导游协会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Post By:2004-5-19 11:32:00   云南是茶的故乡,这里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在哀牢山区镇源县九甲乡千家村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树龄2700年和2500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西双版纳的古傣文记载,早在1700年前,当地就有茶树栽培。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生长着800年前的人工栽培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  云南有2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特别喜欢饮茶。在悠长的历史中,茶渗透到了每个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饮茶习俗也多姿多彩。  基诺人从茶地采回鲜嫩的茶叶,洗净晾干后仔细的用手揉软搓细,放进一只大碗中。再加上用柑橘树叶、泡酸的鲜竹笋、可作蚂蚁醋的酸蚂蚁、一种叫做“白生”的菌、大蒜、辣椒、盐巴等佐料拌和,就成为一碗“凉拌茶”,基诺族话叫作“拉拔批皮”。酸、辣、辛、咸、苦中透出一股鲜香,是一盘下饭的好凉菜。  把茶当作菜吃的还有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德昂族。他们将从树上采来的新鲜芽叶放进小缸里面,撒上盐巴拌匀,层层压紧,装满为止。放几个月后,需多少掏出多少,拌上香料,便是吃饭佐餐的一道好菜。  景颇族和哈尼族也有以茶作菜的习惯。他们砍来竹子,锯成长约一尺、一端留有竹节的竹筒。再将采来的嫩茶放在太阳下晒,失去二三成水分后,再用手揉搓;或者将采来的新鲜茶树芽叶用锅蒸煮,等到茶叶柔软泛黄时,起锅将茶叶倒在竹帘上再用手揉搓。然后,将茶叶装入竹筒,用木棒分层捣实。到快装满时,用竹叶塞紧筒口,把竹筒倒置,使多余的水分流出来。两三天后,再用泥灰封住筒口,将茶筒插入土中。放上两三个月,竹筒内的茶叶变成金黄色,发出一种特有的茶叶浓香时,取出筒内茶叶晾干,装进瓦罐加进香油腌渍,随时都可以取出作菜,是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菜肴。  “烧茶”在佤族中流行,佤语叫作“枉腊”,是一种近于“烤”茶的方式。首先,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均匀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这种茶苦中带甜,散发出一股焦香,在饮茶中别具一格。  真正“烧”的茶是布朗族的“青竹茶”,他们进山干活想喝茶时,就会砍来一节香竹筒,放进茶叶,装满清泉水,然后放进火堆中烧。在等待烧茶的时间里,他们找来香竹,砍成一节一节的小竹筒,把底部削尖插在地上,成了一排奇妙的高脚茶杯。不一会儿,竹筒里的水烧开了,茶煮好了。将茶从竹筒里倒入插在地上的高脚杯中,人们拔杯而起,就可以品尝这种集山泉的清冽、茶叶和鲜竹的清香于一杯的竹筒茶了。  拉祜族家里的“烤茶”与佤族的“烧茶”差不多,只是不是把茶叶放在铁板上“烧”,而是装在小陶罐中烤。  西双版纳傣族也爱吃烤茶,烤茶办法与拉祜族差不多。只是他们喜欢先在茶碗中放上一些调味品,如花椒、生姜、桂皮、盐、香糯叶等,然后倒上茶汤。  丽江纳西族除喜爱喝“油茶”、“盐茶”、“糖茶”外,还喜爱中一种“龙虎斗”。在纳西族话中“龙虎斗”叫作“阿吉勒烤”。人们先将茶放在小陶罐中烘烤,待茶叶烤到焦黄时,注入开水煮茶。同时,在备好的茶杯中倒进半杯烈酒,然后将煮好茶水倒入盛酒的茶杯。顿时,茶杯中发出轰轰的响声,如雷声滚滚。因此,“龙虎斗”又叫作“雷响茶”。  到大理旅游的游客,都会品尝一次白族“三道茶”。“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文化的奇珍,当客人进入客厅坐定后,主人家的女儿或儿媳妇就会捧出第一道茶来。这第一道茶是加糖的“糖茶”,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盛情欢迎。第二道茶,是只放茶叶的“苦茶”。按照白族的习惯,喝这道茶是谈往事、叙家常的时候。这时,宾主之间随便交谈,无拘无束,尽兴长谈。谈兴已尽,客人准备告辞前,主人家又捧出第三道茶,茶里放了米花,所以叫“米花茶”。这道茶是送别客人,祝客人吉祥如意。喝了这道茶,客人便该起身告辞了。 郑和下西洋真正目的!?? Post By:2004-5-21 13:06:00 郑和下西洋之目的 三保太监郑和,云南昆阳人。曾于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七次奉使下西洋(今东南亚地区、印度洋一带,最远到非洲东岸、红海海口)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时28年,为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关于他出访的原因,《明史·郑和传》曾明确指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清楚地表明首要目的是去查找建文帝,其次才是耀兵异域。或者说直接原因是为了“踪迹”建文帝,耀兵异域是附带目的。《吾学编·胡滢传》中也写道:“先公(按指胡滢)未至时,传言建文君蹈海去,上分遣内臣郑和等辈,泛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至于后几次下西洋,除了主要动机以外,还附带有其它目的,也是可能的。如明宣宗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就是为了获得外国的奇珍异宝。李贽《续藏书·项忠年谱》:“时朝廷好宝玩,中贵言:宣德中尝遣王三保(按:王应作马)使西洋,获奇珍异宝

文档评论(0)

wf936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