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隐私受保护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私和隐私权 人人有隐私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的内涵 2、隐私的内容 3、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1、隐私权的含义 2、隐私权的内容 3、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 隐私是绿草地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 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 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 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隐私是绿草地 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愿人人都树立隐私意识 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 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 才能享受着安宁和惬意 温馨提示: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一)隐私和隐私权 本课要点 第一框  人人有隐私 第二框  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隐私及其重要性 隐私权及其内容 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 情景一:甲深更半夜偷车被小李发现,小李马上报警。 情景二:乙离婚了不想被别人知道,小李知道后广为传播。 讨论:甲和乙谁的行为属个人隐私?为什么? 小试牛刀: 这两个情景的共同点在于当事人甲和乙都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具有“隐”的特征,不同点则是甲的行为已妨害了社会秩序,不符合“私”的含义要求。 故甲的行为不属隐私,而乙的事情纯属个人私事是隐私。 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隐”和“私” 一为“隐”即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  二为“私”即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 (一)、隐私的内涵:指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且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1、老师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行为。 5、我双休日的安排 —是 —是 —否 —否 —是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试金石: 家庭地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住宅 、日记本、书包等 (1) 私人信息: (2) 个人私事: (3) 私人领域: (二)、隐私的具体内容: 主题:假若没有----隐私—— 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畅想一下没有隐私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活动二:没有隐私的世界 (三)、保护隐私的重要性 (1)内心世界安宁的需要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发达,个人隐私被披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2)人独立自由的需要 保护隐私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 保证人们舒畅自由的生活; (3)现代社会的需要 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600名明星电话曝光 某一黑客黑了一家经纪公司的电脑,并把600名明星电话号码公布在网络坛论中,造成多众明星纷纷接到不明电话的骚扰。而自称是“黑客高手”的人士说,这一切不过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游戏。 问:该黑客是否构成侵权?他侵犯了明星的什么权利? 1、隐私权的含义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1.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不宜公开的或不愿公开的、不妨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私事,如果随意披露他人的私事就侵犯了公民的( ) 名誉权 B. 荣誉权 C. 肖像权 D. 隐私权 2. 下列行为,属于尊重、维护他人隐私权的有( )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进入他人房间先敲门 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和信件 网站将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卖给他人。 D A、B 智慧小练手 一故事 情景 一天深夜,某地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为名,在无证搜查的情 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 有人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 为他们有权搜查;有人认为派出所的 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 定程序搜查。 (1)私人生活安宁权:公民的住宅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1.姓名? 2.学历? 3.身高? 4.体重? 5.年龄? 6.有没有男朋友吗? 7.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 8.家庭住址? 9.个人存款多少? …… (2)个人信息保密权。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二问卷调查 是爱?是侵权? 三案例分析 生活中常常有这种现象,未经同意,老师或者父母拆看未成年学生、子女的信件,领导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