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萜类化合物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主要波谱特征 (一)紫外光谱(UV) (二)红外光谱(IR) (三)质谱(MS) (四)核磁共振(NMR) 三萜苷元 (一) 紫外光谱(UV) 共轭体系 现以齐墩果烷型三萜及其皂苷为例简单介绍: (二)红外光谱(IR) 官能团 判断官能团 (OH,C=O,等) OH:3625 cm-1 C=O:? 1700 cm-1 (三)质谱(MS) 分子离子峰 碎片峰 分子量,分子式( 高分辨质谱) 骨架及取代基(种类、 位置和数目) 皂苷的难挥发性,使电子轰击质谱 (Electron ionization EI-MS)和化学电离质谱(CI-MS)技术在三萜皂苷的应用受到限制。 目前常应用不依赖样品挥发性的质谱技术:场解析质谱 FD (field desorption)-MS、正或负离子快原子轰击质谱 FAB (Fast Atom Bombardment)-MS(可获得皂苷的准分子离子峰:[M+H]+、[M+Na]+、[M+K]+等)。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质谱裂解的共同规律是: 当有环内双键时,一般都有较特征的RDA裂解 无环内双键时,常从C环断裂为两个碎片 有时,可以同时产生RDA断裂和C环断裂 当有11-oxo,△12时,将产生RDA裂解并发生麦氏重排 例: (1) ?12齐墩果烯类 RDA裂解 C30H48O3, M+ m/z 456 b C14H24O, m/z 208 a m/z 248(100) a1 m/z 203 b-1 m/z 207 b-18 m/z 190 b-19 m/z 189 (2) 11-氧-?12-齐墩果烯类 RDA裂解和麦氏重排 M+ m/z 440 m/z 232 m/z 273 2. 皂苷的MS特征 (1)EI-MS: (2)FAB-MS:分子离子峰很弱或无,碎片峰强。 准分子离子峰(Quasi-molecular ion peaks) positive: [M+K]+, [M+Na]+, [M+H]+ negative: [M-H]- 碎片峰:从外到内逐一失去糖基 [ M-n糖基] 927 [M+H]- C48H78O17 926 781 [M+H-146]- 146 C6H10O4, C42H68O13 619 [M+H-146-162]- 162 C6H10O5, C36H58O8 457 [M+H-146-162-162]- 162 C6H10O5, C30H48O3 FAB-MS (Positive) (四)核磁共振 1. 1H-NMR 三萜及其苷中的主要信息: 甲基质子 CH3 连氧碳质子 O-CH 烯氢质子 CH=CH 糖端基质子 1. 1H-NMR 在1H-NMR谱的高场出现多个甲基单峰是三萜类化合物的最大特征 一般-CH3质子信号—— 0.63 ~ 1.50 δ 0.18 ~ 1.5 出现堆积成山形的亚甲基信号 烯氢质子一般为— 4.3 ~ 6 左右 C3-OH中C3上质子— 3.2 ~ 4 左右 1. 1H-NMR 环内双键质子—— 5 ppm 环外烯氢—— 5 ppm 4.9-5.5, 1H, m ~5.5 , 1H, s 5.5-5.6, 2H, d 6.4-6.8, 1H, dd 5.4-5.6, 1H, d CH3:? 0.6~2.0  O-CH: ? 3.2~5.5 CH=CH:? 4.3~6.0 CH3 及其他脂肪氢 O-CH CH=CH (1)三萜皂苷元 1.1H-NMR 甲基位移值不同——与糖上甲基比较: 羽扇豆烯型 30-CH3 : ? 1.6-1.8,brs 1. 1H-NMR 烯氢的位移值比较: 1. 1H-NMR 同环双烯与异环双烯的比较: 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42H62O16 ; 822.92 药理作用: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清胆甾醇。 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id) 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6O4 ; 470.64 药理作用:甘草次酸具有抗菌、抗肿瘤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制成抗炎抗过敏制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气喘、过敏性及职业性皮炎、眼耳鼻喉科炎症及溃疡等。 1. 抗炎作用: Anderso和Tillman最早注意到甘草次酸在结构上同氢化可的松类似,就把它用于各种皮肤病的治疗中,通过许多临床试验,确证了甘草次酸的抗炎有效性。由此开始,广大医学界进行了一系列药理研究,发现此类衍生物中许多都具有抗炎活性。Zakirov研究发现:3-氨基-11-脱氧甘草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