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生中草药图说 ——“金花捷报”黄蜀葵 《黄蜀葵》崔涯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学名: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别称: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 棉花葵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五桠果亚纲 目: 锦葵目 科: 锦葵科 族: 木槿族 属: 秋葵属 种: 黄蜀葵 一、基本资料及学科分类 产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原产我国南方。分布于印度。 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二、主要产地 三、外观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疏被长硬毛。花期8-10月 1、根 中药材,洗净晒干后的黄蜀葵根 2、茎 疏被长硬毛 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1-6厘米,具粗钝锯齿,两面疏被长硬毛; 3、叶 叶柄 托叶 叶柄长6-18厘米,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11-1.5厘米。 3、叶——叶柄、托叶 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1.5-2厘米,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 4.花 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被柔毛,果时脱落。 4、花——花萼 柔毛 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厘米,直径2.5-3厘米,被硬毛; 5、果 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 6、实(种子) 四、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 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 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润燥滑肠。 1.根 性味:甘苦,寒。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岭南采药录》:苦,寒。 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微寒。“ 归经: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水,散瘀,消肿,解毒。治淋病,水 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通经; 主淋证;便秘;跌打损伤;聍耳;腮腺炎 ①《纲目》:“治痈肿,利小便,五淋, 水肿,产难,通乳汁。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 化痞块,治牙痛。 ③《中国药植图鉴》:镇咳。 附方 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 五钱,水煎服。 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 水洗。 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 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 腿服。 注意:孕妇忌用 2、叶 药性:甘;寒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 ②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甘,滑,微寒。 归经:心;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接骨生肌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疮痈;尿路感染; 骨折;烫火伤;外伤出血 选方:①治痈疽:鲜黄蜀葵叶一握,洗净后和冬蜜共捣烂,敷患处,月换两次。 ②治烧烫伤:鲜黄蜀葵叶,捣敷。 3、花 性味:甘;辛;性凉 归经: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淋证;吐血;衄血;崩漏; 胎衣不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附方:①治砂石淋: 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 ②治痈疽肿毒恶疮: 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 ③治汤火灼伤: 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 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 ④治小儿口疮: 黄葵花烧末敷。 ⑤治小儿木舌: 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 ⑥治小儿秃疮: 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 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注意:孕妇忌服 4、种子 性味:甘,寒,滑。 ①《纲目》:甘,寒,滑,无毒。 ②《陕西中草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