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生物与环境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植物可通过表面覆盖厚而不透水的蜡质表皮以及使气孔凹进深的陷窝并覆盖毛来降低蒸腾作用. *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 得利; — 表示受损;0 无明显影响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与该物种相关的其它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相关物种的改变,反过来又对该物种的变化施以影响的过程。 二个或更多的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称为协同进化。 相互作用类型 互利共生 偏利作用 捕食/牧食/寄生 种间竞争 偏害作用 中性作用 A + + + — — 0 B + 0 — — 0 0 * (2)生物对环境因子的改变 森林吸收太阳辐射、降低风速、保持水分、防治土壤冻结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人类活动导致全球环境变化 …… 1.2.2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 *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1.1 生态因子 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 1.3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1.3.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1.3.2 限制因子 1.3.3 耐受限度和生态幅 (1)耐受性定律 (2)生态幅 (3)耐受限度的调整 * 1.3.1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基本内容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定律成立条件:生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处于稳定状态 注意:生态因子间的替代作用 * 1.3.2 限制因子和限制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 (limiting factor) 限制因子是对生物的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等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当生态因子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该生物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定律 (Law of limiting factor) 生态因子处于低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小量和高于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大量时,都对生物具有限制性影响 Blackman,1905,基于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该定律的应用价值 * 南北较高纬度地区的低温是影响非洲蜂进一步向高纬度范围扩散的限制因子。 案例:低温对非洲蜂分布的限制 * * * 1.3.3 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1)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Shelford,1913 * (2)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发展 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不同年龄、季节、栖息地等同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 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区一般很广 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同 不同的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 某一生态因子处于非最适状态下时,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也下降 1.3.3 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 最适范围 亚适范围 亚适范围 不适范围 不适范围 不能生存 因子梯度 渐增 生命活动或数量 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曲线 耐受曲线(1) * 最适范围 不适范围 不能生存 因子梯度 渐增 生命活动强度或数量 生物对环境因子耐受曲线的实际表现 亚适范围 亚适范围 不适范围 耐受曲线(2) * * * 生物的分布区分为两种情况: (1)生理分布区和生理最适分布区; (2)生态分布区和生态最适分布区。 * (3) 生态幅 (ecological amplitude)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 类型划分: 广温性(eurythermal 狭温性(stenothermal) 广水性(euryhydric) 狭水性(stenohydric) 广盐性(euryhaline) 狭盐性(stenohaline) 广食性(euryphagic) 狭食性(stenophagic) 1.3.3 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 * 驯化 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 生理变化和遗传变化 驯化可能:生物特性差异,诱导条件差异 生物学意义:适应环境变化能力 内稳态 生物通过控制体内环境(体温、糖、氧浓度、体液等),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1.3.3 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4)耐受限度的调整 * 本 章 小 结 生态因子的类型及作用特点 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模型 规律: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应用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