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运会上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课程标准: 炼丹家的贡献   中国古代炼丹家炼丹的目的甚多,但用硝石、硫黄等药料炼制长生药则是其主要目的之一。   在利用燃烧方式制造丹丸时,可能由于偶然不慎将硫黄与硝石同时掉到炭火上,引发了产生火焰甚至爆炸声响。炼丹家们从实际的经验或有意的实验中了解到,将适量的硫黄与硝石混合再加上木炭会着火甚至爆炸。由此,发明了火药。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医药家的探索 古代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采集标本和给人治病,到处探寻各种药物,并有人托名「神农」,在中国最早的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硝石和硫黄的医药性味、功用和主治。唐代的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对硝石和硫黄特性的探索,于火药的发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孙真人丹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配方。 人类航天鼻祖在中国 明代万户火箭飞天 14世纪末,一位名叫万户的明朝官吏,制造了一把“飞天椅”。他在椅子后面捆绑了47支“飞龙”火箭,本人坐到椅子内,手持两只大风筝。点燃火箭,随着一阵阵轰响声,“飞龙”火箭把座椅推向半空,随风筝飞了起来,但很快一声爆炸,“飞天椅”在火光中摔到山坡下,万户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 活字印刷的优点 1 活字占用空间不大 2 不需要大量人力刻版 3 不需要大量木材 4 提高制版时效,因活字是预制的 5 活字用后回收,可反复排版 …… 思考:中国为何能发明四大发明? 1)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身。 4)强大而稳定的中央集权政权,繁荣的封建经济。 5)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武经总要》中记录三个火药配方 南宋寿春府 今安徽寿县 “制造了一种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先起火焰然后从子窠中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约230米)。” 突火枪(元) 南宋 · 突火枪 单兵手榴弹:震天雷 《金史》记载,“震天雷”威力很大,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元朝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铜火铳 三眼铳 使用三眼铳的明军士兵 明·架火战车 多管火箭炮 :一窝蜂 大规模使用一窝蜂的明军防御阵地 对人杀伤地雷 霹雳炮毒火球 杀伤燃烧弹:万人敌 神火飞鸦 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震天雷炮” 第一颗定时爆炸水雷--水底龙王炮 虎蹲炮 明朝水底龙王炮模型   “正因为其爆炸的威力和远距离的杀伤效果远胜于封建骑士所作用的大刀长矛,所以对埋葬旧世界,开创新时代起了较大的作用。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这是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中国火药的西传,成了欧洲市民反对封建贵族的锐利武器。”正是由于火药的广泛使用,才使大规模地开采矿产成为可能,才有了近代的矿冶业,从而推动了近代工业的长足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火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影响 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攻占封建堡垒,打败骑士阶层,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发展: (1)隋唐: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作用: 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③清代编订的《今古图书集成》是使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刻版印刷术” 亦称“雕版印刷术” 的发明 四 在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期,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把字雕刻在木板上,使它成为反的凸字。然后刷上墨,铺上纸,一张一张地就印成了,它大大方便了文化地传播。 司南 据材料归纳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初,最艰巨的雕版工程是太祖开宝四年(971)于成都开始版印全部《大藏经》,计1076部,5048卷,历时12年才雕印成功,雕版有13万块。 三费:费时、费力、费钱 刊印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