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PCR通路激活剂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 作者:王曼 徐华强 来源:科学杂志(上海) 录入:Admin 字体: 构成生物体数以亿计的细胞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一直处于互相联系中,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因为它们表面有“聪明”的受体。 强光使人闭眼、花香使人愉悦、黑暗使人恐惧……,你有没有想过,人的大脑是如何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的?人的身体由数万亿个细胞组成并精密协调地工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这其中又是什么充当传感器来传递信息,使细胞感知周围环境。这些问题一直是个谜,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不清楚充当传感器的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工作。两位医生出身的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细胞表面存在着一类称为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简称GPCR)的蛋白质,它将从外界接受的不同信号分子,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细胞内异源三聚体的鸟苷酸结合蛋白(即G蛋白),后者将信号传至胞内的效应分子引起反应。   这两位科学家是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医学教授莱夫科维茨(Robert Joseph Lefkowitz),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科比尔卡(Brian Kent Kobilka)。因为他们突破性地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共同获得了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莱夫科维茨1968年利用放射性追踪细胞受体,将碘同位素标记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证明了受体独立于腺苷酸环化酶(AC)的存在,随后分离纯化了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证实了细胞表面受体的存在。后加入的科比尔卡则将编码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基因从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并创造性地获得了β-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激素激活并向细胞发送信号的精确图像,弄清了它的三维结构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什么是G 蛋白偶联受体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及其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外界信号进入细胞首先要通过细胞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细胞膜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外,还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显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外侧和内侧还不同深度地镶嵌着很多蛋白质分子,或覆盖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亦称细胞膜表面蛋白。这些蛋白质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包括将外界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膜上众多膜表面蛋白中的一类,它们将胞外激素、神经递质、肽类等信号分子转导入细胞内的效应分子,最终引起细胞反应。具体来说,就是G蛋白偶联受体位于细胞外的氨基端(N端)区域可识别并结合环境中的多种信号分子,引起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激活细胞内异源三聚体的鸟苷酸结合蛋白,后者将信号转导至胞内的效应分子,引起细胞反应。细胞外那些能激活受体的信号分子就是配体,它包括光、气味、激素、神经递质和肽类等。这些细胞效应控制生物体的多种功能,包括人体的五官感觉。   GPCR蛋白只有一条肽链,由疏水的跨膜区和易变的亲水环构成。其中跨膜区有7个长度相近的α螺旋(多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特定螺旋状结构),肽链氨基端(N端)在胞外,羧基端(C端)在胞内(通常包含磷酸化位点),还有3个胞内环、3个胞外环。几乎所有的GPCR在跨膜螺旋区的氨基酸序列都比较保守,而C端、N端和回环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则有显著差异,因此会形成不同种类和功能的GPCR。此外,在GPCR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基因突变造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翻译后修饰造成的磷酸化和糖基化,以及与配体作用方式的差异,都会造成GPCR表型的多样性[1]。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功能的相似性差异,可将其分为6大类: A 类,视紫红质(rhodopsin)类似受体;B类,分泌素受体;C 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D类,真菌交配信息素受体;E类,环腺苷酸受体;F类,卷曲/平滑受体。人体内只有A、B、C、E、F等5类受体,D类仅存在于低等真核生物体中,如酵母细胞。   在细胞内GPCR的羧基端和连接第5、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的结合位点。G蛋白由3个亚单位(Gα、Gβ、Gγ)组成,易与GPCR蛋白结合或分开,也可解离成3个独立亚单位。 目前估计人体内GPCR这个受体大家族有800~1000种,但对它们的精细结构还了解甚少,主要原因是GPCR属于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其稳定性极差,导致其体外表达、提纯和结晶的难度极高,至今只有16种GPCR的结构得到解析[2],且大部分都是非活性状态的。 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历程   早在1870年科学家就在视网膜上发现了对光敏感的视紫红质,1933年沃尔德(G. Wa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