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细胞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六节 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一、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命运 (一)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 蛋白质的转运据核糖体位置分两大类: 翻译后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胞质内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合成后释放出来,再转运。 共翻译转运 (Co-translation translocation):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边合成边转运。 1、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 (1)非定位性的细胞质溶质蛋白; (2)定位性的细胞质溶质蛋白; (3)核定位蛋白; (4)半自主性细胞器的组成蛋白。 2、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蛋白: (1)向细胞外的分泌蛋白; (2)溶酶体酶; (3)插入到内质网膜中的蛋白,进入内膜系统和质膜。 (二)蛋白运送的机制 分拣信号(sorting signal)、蛋白质分拣 具分拣信号的蛋白有3种不同的基本转运途径: (1)孔门运输(穿核孔运输) (2)跨膜运输:通过膜上的蛋白转移器,被运蛋白必须是非折叠状态的蛋白。 (3)膜泡运输:可溶性的分泌蛋白 上述三种运输均需消耗能量。 二、蛋白质运输的信号理论 (一)信号学说 1971年Blobel等提出有关分泌蛋白合成机制的信号假说 1975年破译了第一个信号肽序列 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了信号识别颗粒及其受体 (1)信号序列、信号肽(signal peptide),10-30个疏水氨基酸(mRNA带信号序列); 蛋白质翻译耦联易位系统: (2)信号识别颗粒(SRP) 11S核蛋白:6条肽链+1分子7S RNA (3)SRP受体(DP) 停泊蛋白(rER膜整和蛋白) 核糖体A位——SRP——DP是插入在内质网膜上的一种停泊蛋白,对7SRNA有识别能力。 信号假说要点: 信号密码子 信号肽(疏水氨基酸,穿膜信号) 信号识别颗粒(SRP)可识别信号肽 核糖体A位 RER膜上有SRP受体;信号肽入腔,为信号肽酶切除 RER膜上有核糖体亲和蛋白,可与核糖体结合 (二)指导蛋白质定位转运的信号序列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通常信号序列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每一种信号序列决定特殊的蛋白质转运方向。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signal sequence and signal patch 三?、分子伴侣在蛋白折叠和转运中作用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 :在蛋白质折叠和组装过程中,分子伴侣能够防止多肽链链内和链间的错误折叠或聚集作用,并且还可以破坏多肽链中已形成的错误结构,但其自身并不参加最终产物的组成。 (一)分子伴侣的类别 1、热休克蛋白家族的几种蛋白:Hsp70,Hsp60 ,Hsp90 等(heat shock protein),为主要的分子伴侣类的蛋白;热休克蛋白的功能。p474 2、钙连接蛋白:即钙结合蛋白。 (二)分子伴侣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机制 1.Hsp70分子伴侣系统: 分子伴侣—chaperone N端:ATPase功能域 C端:底物结合域、可变动功能域 ATP结合态,能与底物结合 ADP结合态 Hsp70的功能:防止蛋白质聚集,协助折叠错误的蛋白质重新折叠。 2.Hsp60分子伴侣系统 ColEL——伴侣蛋白 chaperonin ColES—— 辅伴侣蛋白 ColEL 结构 14 个亚基组成两个方向相反的环 中央空腔为“ 矫型中心” (三)分子伴侣在蛋白定位和跨膜运转中的作用 1.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去向 留在细胞质、运到其它细胞器。未折叠或部分折叠构象 2.Hsp70 和Hsp60相互配合对新生蛋白质进行正确加工折叠 图14-74 3. 分子伴侣在蛋白质跨膜运转中的作用 例子,Hsp70在蛋白质向线粒体中输入的作用。图14-75 四、内质网途径的蛋白合成及其命运 (一)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及其特点 跨膜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后者进入内置网腔 共同特点:信号肽;翻译和转移同步进行(共翻译转移方式) (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与转移 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 图14-76、14-77 (三)膜整合蛋白的定位机制 1.具有单一跨膜片段的跨膜蛋白质定位 信号肽启动转移,停止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