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百舸争流的思想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王守仁:心外无物。 3、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4、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5、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6、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7、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8、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9、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10、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11、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12、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在事先” 2、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子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黑格尔:“绝对精神”(无限的,完全自由的,神圣的精神) 5、柏拉图:“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6、上帝创世说、神创论 7、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如:“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1、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解析】A、C与题意无关,D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只有B项符合题意。B 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也就是说哲学来源于实践,即实践决定认识。B、D与题干无关,C观点是错误的。 A 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具体领域的规律,而哲学揭示的是普遍的规律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产生于自然科学 【解析】A、B、D表述是错误的,可用排除法,故选C。【答案】C 4.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解析】B项没有看到一般人的世界观可以自发产生;C项只是说明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没有揭示与方法论的关系;D项没有看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存在,不选。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步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解析】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A说法错误,C正确。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D说法错误。【答案】C 6.下列说法与漫画《草包学者》所反映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弄虚作假行为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当选。A肯定了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体现了质变和量变关系原理;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答案】B 7.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C 8.“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