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中: 6----柱塞滑靴的球头中心 20--球铰的球心 7----斜盘铰接的支点 六、滑靴副的结构 两种设计思想: 1、静压支承原理 2、剩余压紧力原理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六、滑靴副的结构 1、静压支承原理 阻尼孔的直径要选得很小。这一方面增加了阻尼孔堵塞的可能性,同时也必须增大滑靴直径以获得必要的液压反推力。显然,这将加大柱塞分布圆直径,增加了泵的径向尺寸。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2、剩余压紧力原理 采用剩余压紧力法来设计滑靴,使滑靴底部的液压反推力等于柱塞对滑靴压紧力的95%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滑靴的形式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七、配流盘的结构 通常按剩余压紧力法进行配流盘设计。反推力如过大,则缸体被推开,泵的容积效率大大降低;反推力过小,则配流盘磨损加剧。 辅助支承的形式: 热楔支承 动压支承 静压支承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配油盘 带有热楔支承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配油盘 动压楔形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配油盘 间歇注油配油盘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泵的加工、装配误差可能造成缸体端面与配流盘不平行。对通轴式斜盘泵来讲,主轴的挠曲变形也有可能造成缸体倾斜。为了使缸体和配流盘能很好贴紧,在结构上可采用自位措施,使配流表面能自动适应缸体端而的微量倾斜。 1、球面配流 2、浮动缸体 3、浮动式配流盘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1,球面配流 图示球面配油的结构,由于配油盘与缸体的结合面为球面,故称为球面配油。这种结构有自动回转定心的功能,称为自位特性,即使缸体相对回转轴线有略微的倾斜,仍能保持球面的密合接触。球面配油盘的加工比平面配油盘要复杂一些,因此就会价格贵一些。 配油盘 柱塞 缸体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2,缸体浮动 浮动缸体 需要在每个缸体孔的底部安装一只过流套,过流套可以在缸体内压力的作用下,单独压紧在一个随着缸体旋转的,并开有配油孔的衬板5上,而衬板与配油盘贴合,在旋转的时候,缸体与过流套实现相对浮动,实现自动补偿,防止泄漏。 1—配油盘,2—缸体,3—柱塞, 4—传动轴,5—衬板, 6—过流套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3,浮动式配油盘 配油盘2由一组连通套组合而成,并且可以与缸体的油孔相通。配油盘与后端盖之间保持一定的浮动间隙。当缸体发生轻微的倾斜时,配油盘紧贴缸体的同时也会产生微小倾斜。图中的三种配油盘,允许连通套与配油盘与后端盖有较大的配合间隙,可以是配油盘适度浮动又不会破坏密封。通常,在配油盘的吸油和排油侧各均匀装有2-3只连通套,以产生足够的压紧力使得配油盘紧贴缸体端面。连通套室中的油压对配油盘的轴向推力略大于缸体对配油盘的推力。这个不大的剩余推力通过缸体、主轴轴肩,由主轴上的轴承承受。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浮动配油盘 1,缸体;2,配油盘;3,连通套;4,O形密封圈。 a)球面连通套;b)薄刃连通套;c)O形圈结构的连通套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PRINCIPLE OF PISTON PUMP 柱塞泵结构原理设计 主讲:石景林液压柱塞泵的设计一些问题 一、柱塞运动学分析 二、流量脉动 三、困油问题 四、柱塞滑靴的受力分析 五、缸体的受力分析 六、滑靴副的结构 七、配流盘的结构 八、配流盘和缸体的自位结构 九、关键零部件的设计 十、主要零件的材料与技术要求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斜盘式柱塞泵的结构 柱塞泵的结构 一、柱塞运动学 柱塞运动学分析主要是研究柱塞相对缸体的往复直线运动,即是分析柱塞运动的行程、速度和加速度。 滑靴在绕主轴旋转(公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滑靴对于斜盘产生的压紧力(正压力)将会微微偏离滑靴的轴线。在此力所引起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滑靴、柱塞在运动中会产生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自转),转动的快慢取决于旋转摩擦力的大小。但柱塞的这种自转可以改善滑靴底部的润滑,对减小摩擦、改善磨损和提高效率均有利。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二、流量脉动 1、随着柱塞数的增加,流量不均匀系数减小 2、流量不均匀系数,奇数柱塞明显优于柱塞数相近的偶数柱塞,这就是轴向柱塞泵采用奇数柱塞的原因。 3、大多数轴向柱塞泵柱塞数采用7或9个,有时小排量可采用5个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三、困油问题 为了保证密封,配油盘吸、排油槽的间隔角应该等于或略大于缸体底部腰形孔所对应的中心角。柱塞在偏离斜盘的上、下死点位置时,柱塞在缸孔中的往复运动会使工作容积发生变化。如果配流盘吸、排油槽的间隔角小于缸体底部腰形孔道的包角 ,就会在这一区域内产生困油现象。 开设减振槽(阻尼槽、眉毛槽)或减振孔(阻尼孔) 液压故障技术专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