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性能.docVIP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性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性能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性能 黄 涛1,陈 汉2(1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5) 引用本文:黄涛,陈汉.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生物性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4):5045-505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34.005 ORCID: 0000-0003-2890-7096(黄涛)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与天然骨的无机成分相似,与人体细胞膜表层多糖和蛋白质以氢键结合,无细胞毒性,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成骨活性。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专业,尤其是在体液作用下,纳米羟基磷灰石会出现降解,释放出处于游离状态的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和利用,进而形成新的组织,发挥出骨传导作用。 理想的骨替代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特征;不会传播感染性疾病;抗原性应最小;使用方便;费用低;易消毒性等。但现在应用于临床及实验中的各种材料,却没有一种能够完全符合上述标准。 摘要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成分与天然骨十分接近,且具有纳米材料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各种骨缺损修复治疗中。 目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纳米羟基磷灰石牙体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修复动物牙槽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10%、50%、100%浓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浸提液(或羟基磷灰石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牙周膜成纤维样细胞与L-929细胞各7 d,分析材料的细胞毒性;②体内实验:取成年家兔45只,制备牙槽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置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照组置入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置入任何材料。术后1,2,3周观察各组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结果:不同浓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发生直接接触之后,细胞毒性在0至1级之间,未发生细胞毒性;②体内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新生骨所占视野总面积比例均不断上升,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多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 0.05);③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无细胞毒性,并且可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 关键词: 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胞毒性;牙槽骨缺损;骨缺损修复 主题词: 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类;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河北省卫生厅指令计划项目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for dental restoration Huang Tao1, Chen Han2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Hengshui 05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05,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natural bone, and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nanomaterial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bone defect repai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the repair of alveolar bone defect in animal models by detecting its cytotoxicity. METHODS: (1) In vitro experiment: nanohydroxyapatite extracts with concentrations of 10%, 50%, 100% (or hydroxyapatite leaching extracts) were used to culture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like cell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