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义的误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实词义的误区

高考文言文实词释义的误区 邻水县坛同中学 瞿德超 高考文言翻译题的命题思路和形式仍是一道主打试题,且为全卷中赋分仅次于作文的一道高分值,它在试卷中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地位,自然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2005年全国16套试题中15套有文言翻译题,占93.7%,平均分值为8.07;2006年全国17套试题中16套有此类题型,占94.1%,平均分值为8.25。这一态势传达出的强烈信号是:文言翻译题仍将是今后高考试题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高分值保留题目。因为,“在古代汉语基础课中,古文今译是训练和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郭锡良语)。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言文,作为选拔性的高考,借助于对文句翻译的考查,是一种较之其他题型更为有效的检测方式。因此,对文言翻译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探寻其命题规律,准确把握考查的基本方向。下面对2006年高考文言翻译题的考查点或者说得分点加以分析和梳理,以期透过高考试题找到复习备考的思路,相信这对我们应对下一年的文言翻译将不无启示和裨益。 一般而言,文言翻译通常在以下三个方面设置得分点:一是重要词语,二是词类活用,三是特殊句式。这从2006年的试题中完全可以得到印证。 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那些直接影响着对句子意思正确理解的词语。如果对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有误,就有可能误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这类重要词语主要有: l、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发展,文言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翻译时必须“另眼相看”,区别对待。例如: ①季布名所以益闻者(全国卷Ⅱ)——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 ②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江苏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③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天津卷)——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④吾于此人.不足久矣(上海卷)——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⑤向之笑者,咸求假焉(安徽卷)——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 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湖北卷)——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⑦竹床一,坐以之(江西卷)——一把竹椅,用它来坐 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常用于表结果,而文言中的则不然:①中的“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②中的表方式,译为“用来……的”;③中的“河”在文言中专指黄河,现代汉语中泛指一切河流,现代汉语中的“户口”表户籍,文言中则表示住户和人口;④中的“足”释为“满意”,现代汉语已无此意;“向”在现代汉语里是介词.而句⑤的“向”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意为“先前”,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意思;句⑥的“保”是“依仗、依靠”意,此为文言中所独有;⑦中的“床”在古代是坐具,而现代汉语里的“床”纯然是卧具,根据下文的“坐以之”,将其对译为“椅子”是准确的。对这些古今异义词,必须译出其古今的差异来,倘若将古与今混为一谈,定然会出差错。 2.单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不能把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词误为白话中的一个双音词。2006年试题中就有此类实例,可说是考查中的温柔陷阱。例如: ①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全国卷I)——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②奚足以语文事(湖南卷)——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妻子”是两个单音词,分别表示妻子和儿女;“语文”也是两个单音词,“语”是动词,意为“说、谈论”,“文”即“文章”。如果把它们理解成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就会因误译而丢分。 3.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尤为普遍,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才能作出准确判断。每年高考几乎每道翻译题都会涉及一词多义现象。例如 ①季布名所以益闻者(全国卷Ⅱ)——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 ②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江西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违背 ③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重庆卷)——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 ④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⑤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广东卷)——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 ⑥亟起索烛照(浙江卷)——(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⑦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浙江卷)——防范它们如果很周到,怎么会成为人类的祸害 ⑧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辽宁卷)——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⑨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辽宁卷)——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⑩拜为清河王太傅(山东卷)——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语均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的语境里.其含义都是明确单一的:①中的“闻”是“著称、有名”,这里意译为“显著”;②中的“诚”是副词,“确实”之义,“旋”亦是副词,表时间的短暂,译为“不久、

文档评论(0)

gux2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