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诗歌形象鉴赏高考复习专项探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真题速递 (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摸 鱼 儿 辛弃疾 主题 【高考真题】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组织答案步骤: 1、列举景物,分析、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逐句展开;偏正短语格式 +一句话概括 时间、季节、地点景物 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营造了……的氛围/特点(两个形容词) 表达了……的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 2013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1.概括特点性格+身份 2.分析依据 3.指出意义(情感) 景物形象 物象: 景象: 写物 ——托物言志 写景——借景抒情 形象鉴赏 · 景 与 物 景物形象 意象 类 诗歌的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所谓“意象”主要指的是这类形象,因而也是高考重点。 高考设题,一般考查景象 意象 的含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感知景象特征,它的形、声、色、动、静,进而体会深层含义; 其次要与感情结合分析。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命题揭秘】 在高考中,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提问形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1、列举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形象鉴赏 · 景物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 例一: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列举景物: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例二 形象鉴赏 · 景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本身的特点; 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注意画面的色调 ?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 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