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ppt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不同类型春小麦可溶性糖变化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导 师: 答辩人: 专 业:生物技术 一、实验目的 籽粒的充实过程,主要是淀粉的的合成和积累过程。淀粉的合成与积累与可溶性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 关系。本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新疆主栽品种春小麦开花后叶、茎、鞘、颖、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及花前和花后转运量的研究,讨论了各器官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提高新疆小麦淀粉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品种为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12号、新春6号、新春15号、新春17号、新春13号、新春6号、98-8、y-20。 2.实验方法 在各取样区选择表现一致,同天开花的穗挂牌标记,以后每隔6d取样一次。每次每小区选取10株,按叶片、叶鞘、茎杆、颖壳、籽粒等不同器官进行分样105 ℃下杀青,随后在80 ℃下烘干,粉碎过60目筛,用于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可溶性糖用硫酸蒽酮法;淀粉含量用蒽酮比色法 三、结果与分析 2.1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1.1旗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1.2其它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2.2.1倒一茎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2倒二茎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2.3其它茎节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3叶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4颖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5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6籽粒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2.7不同类型小麦各器官可溶性总糖转运量及其对籽粒淀粉的贡献率 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前可溶性总糖的转运量和对淀粉的贡献率基本以茎最大,颖次之,然后是鞘,叶最小,但新春15号鞘的转运量和对淀粉的贡献率均比颖高。 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后可溶性总糖的转运量和贡献率均以茎最大,叶次之而后是鞘,颖最小。 四、讨论 可溶性糖是淀粉合成的底物,其含量的高低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许多人已经对此做出了研究,认为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可能是直接的简单关系,中间过程可能比较复杂,在淀粉含量呈线性增长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积累速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认为底物供应不是籽粒淀粉积累的限制因子,籽粒的储存容量和物质转化才是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在本试验中发现,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的积累量呈负相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的急剧下降与淀粉含量的迅速上升趋势相吻合。 五、结论 (1)不同品种春小麦开花前可溶性糖的转运量基本已以茎最大,颖次之,然后是鞘,叶最小。开花后可溶性糖的转运量以茎最大,叶次之然后是鞘,颖最小。 (2)可溶性糖含量高并不能产生高淀粉产量的品种,且可溶性糖转运量大部分来自小麦开花后。 (3)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呈负相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的急剧下降与淀粉的迅速上升趋势相吻合。 *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结论 讨论 5 2 3 4 1 图1旗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2其它叶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3倒一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4倒二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5其它茎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6叶鞘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7颖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8籽粒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化 图9不同品种籽粒总含量变化 *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