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破格救心汤简述.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证要点 临证要点 关注细节 辨识病机 排病反应 勇闯两关 与主病主症相关的症状:心悸,气短,乏力,胸闷 痛 ,畏寒,水肿,胸腹胀满,气喘,咳嗽,喉中痰鸣,咯吐泡沫痰,二便情况等。 相关体征:脉搏,呼吸,血压,体位,尿量,颜面,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心律,心率,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啰音,腹部外观是否隆起,有无移动性浊音,肝脾情况,浮肿,舌象,脉象等。 细致的临床观察是前提 典型 案例 病机分析 症状 主病机 兼夹病机 主方 合方 暴喘痰壅,昏迷不醒 一气之虚,运动不圆 中焦结滞,痰浊阻窍 破格救心汤 三生饮(生半夏、生南星、石菖蒲) 外感风寒引发暴喘 外寒内饮 小青龙汤、变通小青龙汤 水肿,胸腹水 水饮内停, 土不制水 真武汤或苓桂术甘汤 久病、重病、高龄 肾精亏虚,阳气不固 肾四味(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仙灵脾)及熟地 高热不退 相火不降 乌梅、五味子 类风关、风湿心 三阴伏寒深重 大乌头汤、当归四逆汤 少阴阳虚 一气之虚 中焦滞结 升降失常 相火不降 阳明不降 表寒阳郁,升发无权 土不制水 心肾不交 病机图 肾四味、熟地 理中汤 三生饮 小承气、芥子、莱菔子 变通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大乌头汤 真武汤 用方图 白通汤,乌梅水 菖蒲、远志 排寒反应:多以感冒、喷嚏、流涕等方式排出,或从经络的一些孔窍及四肢末梢排出; 情志抑郁所致的疾病,多以情志方面的反应及矢气和呃逆等形式排出。 排病反应 阳气郁滞所致的疾病,多以疮、痒、肿痛,发烧,尿赤,肛门灼热、腹泻等方式排出; 瘀血所致的疾病,多以皮下瘀斑、便血,咳血,月经等排出; 失眠及嗜睡:几乎是每一个患者都能够遇到的现象; 排病反应 气动反应: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麻、胀、凉、热、酸、重、痒及虫爬、蚁走感,或出现患病部位不自主的跳动,抽搐; 发热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现象; 痰湿所致的疾病,多以咳痰、尿频、腹泻、排汗、癫痫发作等方式排出。 排病反应 经典 魅力 信心关 破格救心汤 是否有效? 经典 魅力 大剂毒性药物 是否安全? 毒药剂量关 体会 中医经典临床应用研究基地 2012-10-31 方解 适应症 常用合方 背 景 临证要点 背 景 2010年研究方向转入中医药综合治疗急危重症,在临床上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寻求救治的有效手段成为当务之急。经过众多实践筛选,有机会尝试运用破格救心汤并获得满意疗效,由此开始对李可老中医运用破格救心汤救治急危重症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加深了对破格救心汤认识和了解,并不断总结相关案例和经验。 探索道路 创制及方解 破格救心汤创始人,山西灵石人,文革中自学中医,1983年创办灵石县中医院,苦练针灸,搜集简便验廉的中医治法,亲验针灸感应;亲尝毒药及研制速效解毒诸法,参与中毒急救,以积累经验,超常破格用药,独闯新路。研制出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危重急腹症,获得成功。 李可简介 始创于60年代初期,历经50年临证实践,逐步完善。李可认识到危重病病机复杂,既有阳气衰微,又有阴液内竭,故以四逆加人参汤为基础方,初步实践发现对心衰轻症或许有效,但救治心衰垂危重症却生死参半。经过思考发现仅关注了“心衰”疾病本身,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整体状态,导致存活率不高。后受到张锡纯“来复汤”启发,重加山萸肉、生龙牡、磁石、麝香以固阴敛阳,回阳救脱,当心衰垂危之际,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用此方阳回则生,阳去则死。由此破格救心汤方遂成。 典型 案例 方剂组成 破格救心汤处方: 炮天雄30-200克 干姜30-90克 炙甘草30-90克 红参30-45克(兑入) 生山萸肉90-120克 生龙骨、牡蛎、磁石粉各30克 病情危重者红参改高丽参15-30克,加麝香0.5克分三次冲服。 主药附子,强心主将,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李可认为虽古今本草皆认定附子大毒,但其毒性正是使心衰病人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不仅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还具有补气通血脉,温阳消水湿的作用。古称“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方 解 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一解附子剧毒,二具扶正之用。在破格重用附子100克以上时,炙甘草60克足以监制附子的毒性。 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窃,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李可认为此点极为重要,针对一切心衰病存在虚中夹瘀的特征,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门、辟秽开窍之功。 方 解 龙骨、牡蛎两味矿物类药物,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磁石吸纳上下,维系阴阳; 麝香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