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201 3 至201 4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三 单元 10 课 第 1、2 课时 总 2 课时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杨氏之子》 课型 精读 教学目标 知识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能力点 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2、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堂预设亮点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教具) 准 备 ?图片,多媒体,畅言系统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师问: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2、师小结: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二、课堂新授 一、解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3、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4、师范读,读后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师示节奏,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品读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板:杨氏子 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有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4、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师: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5、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就大屏幕上的话题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6、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7、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8、四人小组交流: 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9、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 ⑴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⑵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还可以说── 生:1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2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