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陈宏智 肖世文 何书海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动物科学系 河南 信阳 464000)
鸡马立克氏病(Malik Roses Disease ,MD)是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会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2~7月龄的鸡只多发,其特征主要是在神经、性腺、虹膜、内脏器官、皮肤肌肉等部位形成由多形态淋巴样细胞构成的肿瘤病灶[1]。根据MD的病变特点,其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等四种类型。在近几年我们接收的送检病例中以内脏型居多,说明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结合近年来收检的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病例,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的方法,现将其病变特点整理和描述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断该型疾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一些养鸡场送检的MD病鸡或病变内脏器官。
1.2 方法
1.2.1 剖检眼观 通过病理剖检,肉眼检查病鸡尸体和内脏器官(肝、脾、肾、心、肺、性腺、腺胃、肠管等)的变化。
1.2.2显微镜检 取病鸡内脏器官病变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 结果
2.1 剖检结果 病鸡尸体消瘦,腹部膨大。剖开胸、腹腔可见多个内脏器官出现肿瘤性病变。肿瘤病变可见于心、肝、脾、肺、肾、性腺、腺胃和肠等器官,肝、脾病变最为多见。眼观可见心膜 图1 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器官眼观病变
(图中A为心脏;B为肝脏;C为脾脏;D为肾脏;E为肠;F为卵巢;箭头所示为肿瘤结节)
肿、增厚,肝的肿瘤结节脾肿大肿瘤结节肾脏肿大,腺胃肿、增厚,黏膜脱落,乳突模糊,,腺胃壁切面流出乳浊样液体;肠呈局灶性盲肠扁桃体肿、出血肿瘤结节肿瘤结节2.2 显微结果 各内脏器官的组织学变化均以淋巴组织增生和形成肿瘤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各脏器的肿瘤病变基本相同,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的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与浸润。增生与浸润的肿瘤细胞均由多形态的淋巴样细胞所组成,瘤2.2.1 心脏变化 心肌瘤组织沿纤维浸润性,原有结构破坏着色不匀,纵、横纹紊乱,轻度颗粒变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以心外膜处更为明显。2.2.2 肝脏变化 肝瘤组织沿窦隙呈弥漫浸润性,使肝脏原有结构破坏肝细胞索呈腺管样弥散于肿瘤组织内肝细胞2.2.3 脾脾脏瘤组织脾肿瘤组织取代,脾脏有结构2.2.4 肾脏内呈浸润性间质增宽,颗粒变性)
图2 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内脏器官显微病变 H.E 100 ×
(图中A为肝脏;B为肾脏;箭头所示为淋巴样细胞)
2.2.5 法氏囊法氏囊黏膜上皮未见明显变化,黏膜皱褶增宽,皱褶内滤泡消失,大量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2.2.6 卵巢卵巢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局部卵泡周围间质内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增殖2.2.7 肺脏变化 肺脏充血、出血,间质内可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增殖或形成肿瘤细胞增殖巢2.2.8胃肠变化 胃肠浆膜至黏膜固有层及肌纤维间肿瘤细胞弥漫性增3 小结与体会
3.1根据MD肿瘤性病变侵害的部位或组织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皮肤型型。神经型皮肤型型。3.2肿瘤组织于各组织器的间质,呈弥漫性浸润性增殖瘤组织内可见少量网状纤维瘤细胞大小形态差异大,核呈圆形或圆形,与不同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相似小的瘤细胞比淋巴细胞核浓染,缺乏胞浆,大的瘤细胞核大而淡,偏于一侧,胞浆弱嗜碱性,形态类似浆细胞。3.3 有关本病的防制,疫苗接种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早期感染是引起免疫鸡群超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疫苗接种后需7天才能产生坚强免疫力,而此阶段时间内在出雏室和育雏室都有可能发生感染。因此,以防止出雏室和育雏室早期感染为中心的综合防制措施对提高免疫效果和减少损失亦起重要作用[3]。所以,雏鸡出壳后4小时内进行MD的免疫接种效果好,而超过4小时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这是各孵化厂在接种MD疫苗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彭西,崔恒敏.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9):10~11.
[2]陈宏智主编,《动物病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80~181.
[3]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13~318.
作者简介:陈宏智(1956-),男,汉,河南商城县人。现任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动物病理。
3
B
A
B
C
F
E
A
D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