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病句的识别与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复习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总复习 病句的识别与修改 考点透视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辨析、纠正句子的常见毛病。病句的识别与修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确地判断病句的类型;二是对病句进行修正。病句识别题是中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道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语感、熟悉病句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必要的语法和逻辑知识这些能力,才能找到破解病句题的钥匙。 知识讲解 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 一、用词不当   1.感情色彩不当。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   2.关联词使用不当。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般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信口开河”意为“随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疑问”是名词,应改为“置疑”。)   5.大词小用。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应改为“工作”。)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主语“音容笑貌”不能“回响”应改为“出现”。)   2.动宾搭配不当。如:为了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各镇各村都建立了农民档案工作。(动词“建立”与“工作”不搭配,可将“工作”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如:夏天的青岛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主语“青岛”与宾语“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他在学术研究方面花了很大心血。(“很大”与“心血”不搭配,应该为“很多”。)   5.关联词搭配不当。如:除非你肯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就能帮助你实现梦想。(“除非”与“才”连用。) 三、语序不当   1.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当(常考知识点)。如: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学习”和“讨论”应交换顺序。)   2.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应改为: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3.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如: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所属性定语)的一位(数量词定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4.多重状语语序不当。如: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时间状语应在句首。) 四、前后矛盾   1.前后不对应(常考)。如: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会不会”“能不能”是两个方面,后面“提高”是一方面。)   2.多重否定导致句意错误。如:公孙龙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谁也不能否认他对后世没有影响。(改为:公孙龙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谁也不能否认他对后世的影响。将“没有”去掉。)   3.词语抵触。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4.范围不清。如:今天我去超市买了一大堆蔬菜和萝卜。(“蔬菜”包括“萝卜”。) 五、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重要考查点)。如:(1)从王老师这段话里,说明了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改为:王老师这段话,说明了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2)看到老师傅们认真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受感动。(改为:老师傅们认真工作,忘我劳动,使我很受感动。)(3)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改为:那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2.谓语残缺。如: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有不畏劳苦的精神,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的高峰。(在“高峰”后补上谓语“攀登”。)   3.宾语残缺。如:校党支部研究了关于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句末补上宾语“的问题”。) 六、成分赘余   1.家长切忌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切忌”和“不要”重复。)   2.这个班优秀生大约占到30人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 七、句式杂糅   如:这张报纸比任何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都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去掉“把”或“被”。) 八、不合事理   1.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病康复了。(病不能康复。)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下决心减轻中小学生的一切课业负担。(既然是“一切负担”就应“去除”而不是“减轻”。) 九、产生歧义   1.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四个国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的肖像画。(四个国家,还是四个人?还是……有好几种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