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近代建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芜湖近代建筑

绚丽多姿的芜湖近代建筑 引言:芜湖,处在青弋江和长江的交汇口,自古为吴楚纽带、徽商门户。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推上中西冲突、融合的前沿,开埠通商使民族产业重新洗牌,也使建筑不同层次地“西化”:范罗山的英国领事署恃“洋”傲物;陶沟至弋矶山租界区的商行既树立招牌又入乡随俗;而芜湖老城厢在太平天国劫后重建时,徽派基座罩上了西洋光环;各国传教士来芜兴建教堂,在张扬宗教风范时兼顾了因地制宜。 产生背景 1 近代建筑的分类 1 一、领事馆(署)类 1 二、教堂类 2 三、学校类 3 四、医院类 3 五、商务类 4 六、效法西方的模范监狱 5 七、工业类 5 八、民国建筑 6 开发利用 6 一、近代建筑的开发意义 6 二、近代建筑的开发手段 7 产生背景 芜湖,因“地卑蓄水而生芜藻”得名。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为了北拒曹操,把芜湖县治迁建到青弋江口的鸡毛山上。宋朝流亡江南,筑圩造田,兴业自保,始筑城垣即宋城,金兵南侵,芜湖宋城几成废墟。明万历三年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明末清初,芜湖上升为皖南的漕运中心,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从江口至县衙修了一条官道,商人就官道开设店面,形成“十里长街”。 芜湖老城厢临水而筑,汇商成市,虽屡遭兵火,然建制废而复置。最早的建筑应是十字街的衙署前门,传为周瑜点将台遗址,石砌高台、抬梁庑殿,是为秦汉遗风。南门湾由南正街、儒林街和花街构成“之”字形:亦商亦住、前店后宅、中开天井、屋檐相接且出檐深远。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县署居城之中,北负赭山,南望白马诸峰……光绪五年(1879年),芜湖知县屈承福在县衙建造监狱,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沈宝琛(chēn)重修于县署后方,因此有水边的、徽派的、建制的芜湖古城。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议准在湖北宜昌、安徽芜湖、浙江温州、广东北海四处添开通商口岸。芜湖拆除残破城墙,辟为环城马路。次年,芜湖设立海关,英国政府在范罗山设立领事署,履行领事代征关税职能,是芜湖的总税务司。英国领事达文波与芜湖关道刘传绩协定陶沟至弋矶山的沿江滩涂为通商租界。芜湖西门外建成许多住宅及货栈,城区由青弋江向长江边拓展。 近代建筑的分类 中国建筑界,把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的建筑公认为“近代建筑”,新与旧、中与西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以钢筋、水泥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机器搬运、标准化模板为特征的新工艺,以厂房、医院、教堂为典范的新类型,冲击着传统的以木结构和手工为主的建筑形态,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在近代以来已逐渐淡出。 一、领事馆(署)类 近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就是“洋”化,领事馆类建筑由于要标榜所属国,在洋化上更不打折扣。英国政府把英国乡村别墅搬到了范罗山,从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三座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平面近方形,山墙和外墙上都有半露木构架,砖石勒脚,屋顶的坡度比较陡,用红瓦铺屋顶,白色粉刷墙面,墙角用红砖镶嵌。拱形结构可以自身承力,不需要横梁。拱券廊兼具交通、起居和观景功能,或红或白是建筑的主色,高耸的烟囱和夸张的老虎窗既是居住功能的需要,也是一种标志,老虎窗使屋面跌宕起伏,烟囱成为建筑的构图元素。 英国领事署并不刻意追求出行的便捷而在乎高高在上的尊贵,汽车沿绕山公路可以直接开到最高的楼前。 在芜湖机械学校内的两栋老楼,其中一栋曾为英国驻芜领事署(总税务司)住宅,后来易手为西班牙领事馆。三层砖木结构。 据《芜湖市志》:“1912年,芜湖日本领事馆建立,直至抗战胜利。1916年6月初,日舰一艘抵芜,日本水兵整队前往青弋江南岸的日本领事馆,经过中山路时,日本水兵高呼口号,炫耀武力” 青弋江把芜湖划成河南、河北,在二多桥(今“长江长”地块)确有日本遗留建筑,当地老户回忆,这里是日本的一座教堂。在今芜湖市规划设计院门前有四栋日式建筑。这里有几位老同志早年从安徽省建设系统退下来,断定这是日本领事馆。日本投降后,这里成为国民政府的盐务管理局,解放后作为皖南军区后勤部,然后是芜湖专区机械厂,再演变为宏大机械厂,最后卖给皖江航运管理局。这组建筑具备领事馆的功能——商住两宜、独立围合、有地下室兼作防空洞,外墙有57公分厚,枪弹射不透。一个城市的使领馆区应该相对集中,大英领事署在范罗山、西班牙领事馆在鹤儿山、太古公司、美孚洋行、怡和公司等在租界区,因而日本领事馆在“河北”顺理成章。 日本领事馆的外墙是用石灰拌糯米稀糊的,粘结性特别好,历经百年风雨,用手去揭墙壳,感觉比通常的水泥壁面要坚固得多。墙壁有三层,最外层是泥巴,一是防止风雨直接剥蚀内层,二是软化射来的枪弹,避免内层的水泥墙炸裂。内层就是水泥层,在正门旁边为了美观、威严,则是糯米稀墙皮,天长日久,糯米稀墙皮发绿。里层是小青砖横砌的实心墙。 二、教堂类 宗教建筑在近代建筑中占

文档评论(0)

saa9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