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471Q型机泵工艺方法改进.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DA471Q型机泵工艺方法改进,工艺改进报告,工艺改进,工艺改进方案,生产工艺改进方案,生产工艺改进,生产工艺改进报告,掘进工艺改进,中成药工艺改进,钕铁硼制备工艺的改进

题目:DA471Q型机油泵工艺方法改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2 1.1 产品简介 …………………………………………………… 2 1.2 主要技术指标 ……………………………………………… 2 1.2.1 功能 ………………………………………………… 2 1.2.2 结构特点 …………………………………………… 2 1.2.2 性能 ………………………………………………… 2 第二章 机油泵壳体加工工艺改进 ………………………………… 2 2.1 机油泵壳体机械加工工艺 ………………………………… 2 2.2 壳体加工工艺改进原因 …………………………………… 3 2.3 重要装配尺寸改进 ………………………………………… 3 2.3.1 原因分析 …………………………………………… 3 2.3.2 工艺改进措施 …………………………………………4 2.3.3 工艺改进效果验证 ……………………………………4 2.4 油井局部变形改进……………………………………………5 2.4.1 油井变形原因分析 ……………………………………5 2.4.2 工艺改进措施 …………………………………………5 2.4.3 工艺改进效果验证 ……………………………………5 第三章 机油泵总成装配工艺改进 ……………………………………6 3.1 批产机油泵三包故障概述 ……………………………………6 3.2 机油泵总成工艺改进过程………………………………… 7 3.2.1齿轮转动灵活性问题分析 …………………………… 7 3.2.2活门分级装配试验情况 ……………………………… 9 3.2.3活门开启压力高问题的分析 …………………………11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 产品简介 该产品为我公司为合资公司配套产品,用于赛马系列发动机,主要竞争对手为北京凯创、深圳益保,市场前景看好,合资公司该型发动机月产近三万台。该产品最初设计主要参照日本样机及合资公司提供的日本图纸。目前,该产品正处于小批阶段。 1.2 主要技术指标 1.2.1 功能 机油泵总成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主要功能是将机油增压后,经润滑油路润滑机件,保证润滑系统正常循环。 1.2.2结构特点: 机油泵总成的结构由壳体、后盖、内转子、外转子、卸荷阀等组成。它的结构与以往的机油泵总成基本一致,但在卸荷阀的布置上与其它机油泵不同,它在卸荷后直接将卸荷油回流到泵体内的低压吸油区。 1.2.3 性能 在750r/min时流量为3L/min排油压力为0.15Mpa; 在6000r/min时流量为35L/min排油压力为0.35Mpa,同时要求当流量达到35L/min时压力要低于0.88Mpa; 活门开启时压力应为0.54±0.05Mpa(2000r/min); 内、外转子啮合间隙为0.06~0.18; 调压活门与卸荷孔间的间隙为0.070~0.123; 外转子与油井间的间隙为0.115~0.196; 转子与后盖间的端面间隙为0.04~0.175; 内转子与轴孔间的间隙为0.03~0.085; 第二章 机油泵壳体加工工艺现状及改进 2.1 机油泵壳体机械加工工艺 简要介绍壳体主要加工内容(不包括洗涤、清理等辅助工序): 产品 名称 工序内容 机床名称 夹具描述 471Q型 机油泵 壳体 加工油井大平面等 立式加工中心1 工位1 以工件三个工艺定位面及铸孔、侧面定位,每次装夹二件,液压夹紧 加工背面方向 立式加工中心1 工位2 以大平面及2-φ11H8孔定位,每次装夹二件,液压夹紧 加工底侧面螺纹 立式加工中心2 工位1 以大平面及2-φ11H8孔定位,每次装夹二件,液压夹紧 加工机油滤部分 立式加工中心2 工位2 以大平面及2-φ11H8孔定位,每次装夹二件,液压夹紧 加工机油尺孔 立式加工中心2 工位3 以大平面及2-φ11H8孔定位,每次装夹二件,液压夹紧 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台 以大平面及2-φ8.5孔定位,每次装夹一件,气动夹紧密封 2.2 壳体加工工艺改进原因: 首先,加工后底平面至2-φ11H8定位孔距离尺寸27±0.08超差,该尺寸为合资公司装配用重要尺寸; 其次,采用气密性试验台打压时,由于压力过大产生油井局部变形,造成壳体油井尺寸超差,严重的超差0.1。 2.3 重要装配尺寸改进 2.3.1 原因分析 首先是毛坯设计基准与机械加工工艺基准不统一,其次毛坯定位面为活动面,定位精度不高,但模具已经定型,此处已不具备改进可能。再次夹具采用一个毛坯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