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全球化运动评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史全球化运动评述

美国史全球化运动评述 “美国史全球化[1]运动”评述 孙 岳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 要: 全球史的勃兴已经引起国际史坛的广泛瞩目。但过去其影响基本限于世界史学科范围内,而近来“, 全球史观”在美国竟波及“美国本土史”的研究,以至形成“美国史全球化运动”(movement of globalizing American history) 。这一动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本文即对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略作梳理,并说明其学术旨趣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美国史; 全球化; 全球史; 教学科研   近年来,受全球史观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史学家主张借鉴全球史方法,重新审视美国本土的历史。1997年,由美国纽约大学人文学科校级特聘教授、高级研究国际中心主任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为总负责人的“美国史全球化跨国项目”正式启动。1997 年至2000 年共有79名学者参与此项目,其中有1P3 来自美国国之外。2000年,该项目组与美国史学会(OAH) 联合推出《拉比埃特拉报告》(La Pietra Report) (以下简称《报告》),[2]大力倡导美国史全球化。2002年,本德主编的《全球化时代对美国史的再思考》(Rethinking American History in a Global Age) 出版,该书所收录的16 篇论文从各个角度探讨美国史全球化的理论和实践。[3]2006 年,本德新作《万国之林:美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A Nation Among Nations : America’s Place in World History) (以下简称《万国之林》) 问世,深入阐述美国史全球化的意义与内涵,并示例说明。目前,“美国史全球化”的呼声日趋强烈,以至形成一场“运动”。本文拟对这一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给予简要梳理和评介。 一、美国史全球化的背景和过程   美国史研究中的“全球意识”并非自今日始。早在1891年,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 1861—1932) 在其《历史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History) 一文中就曾透露出某种“全球史观”的迹象:   一国历史无法脱离其全部过去加以理解,我们同样也不能选择一个地方然后说本研究仅限于这片土地;局部的历史只有在世界历史的观瞻中才见分晓??要了解当代意大利史,我们还必须了解同时代法国和德国的历史,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观念,甚至商品,都无法被限定在某个民族国家之内。彼此的关联实不可避免,故而理解其一绝离不开其他。[1](p.4)   比尔德(Charles Beard, 1874—1948) 、杜波伊斯(W. E.B. Dubois, 1868—1963) 等美国史学家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都有过类似的言论和思想。[2](p.5) 但囿于民族国家范式和狭隘的政治史模式,美国史终难以突破美国本土的框架(provincialism) 。   二战以后, 美国史在“边界”(boundaries) 和内容(content) 上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重塑”美国史的新趋势。国际、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使得封闭自足的民族国家史体系再无法解释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不和谐,时代驱使史学家们突破原有的民族国家限界,撰写范围更广、观点更为全面的美国史。[3] (pp. 478~488) 与此同时,一大批先前处于被动地位或被历史完全忽视的角色(如黑人、妇女、美洲印第安人、甚至同性恋者) 走上前台,纷纷“加入”到美国史的叙述当中, [4](pp.7~9) 造成了历史内容上的众多变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史学家更是明确觉察到民族国家史范式的种种局限,于是一场“美国史全球化运动”开始萌动。[5] (par.1)   进入20世纪70—80年代,受刚刚凸现的全球史影响,美国学术界开始系统探讨美国史全球化问题。[6] (p.37) 1977年,沃特·哈金斯(Walter Hugins) 在《美国研究学刊》中发表“比较视角中的美国史”一文;1979 年,劳伦斯·韦塞(Laurence Veysey) 在《美国季刊》中撰文“重思美国史的自洽问题”。这两篇文章堪称吹响美国史全球化运动的号角,引发了极大的反响。[6](p.37) 其后,美国历史协会有好几位主席在各自的演说中都强调历史研究必须“走向世界”,贝林(Bernard Bailyn) 把历史研究称为一项“国际性事业”,入江昭的主席演说题目即是“历史学的全球化”。[7](pp.1~10) 美国并非独立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这一点正日益成为史学家重构美国史的起点。   美国史全球化运动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如本德所言,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之

文档评论(0)

bh10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