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必背25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学必背25题

一、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的过程。 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 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生物学意义:以呼吸通黏膜纤毛柱状上皮为的鳞化为例化生的鳞状上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局部抗御化境因子刺激的能力,属于适应性变化。但却减弱了黏膜的自净能力。此外部分化生的上皮可恶变,例如肺内的支气管粘膜鳞化后可发生鳞状细胞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可发生肠型腺癌等。 二、坏疽:指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坏死组织成黑褐色。坏疽常发生在肌体或者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分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特性:干性坏疽:多发生于肢体,末端坏死肢体干燥呈黑色,腐败性变化较轻。与周 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 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和有淤血的四肢。局部肿胀,成黑色或暗绿色,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线,有恶臭。腐败性变化严重,明显;坏死组织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毒性物质被机体吸收。 气性坏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性坏疽,常继发于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战伤)坏死组织成蜂窝状,病区严重肿胀,棕黑色,有奇臭,按之有捻发音。腐败性变化严重,明显。 三、肉芽组织:是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成分: ①新生的毛细血管 ②纤维母细胞 ③炎性渗出成分 功能: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和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结局(转归):肉芽组织按其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消失,部分毛细血管管腔闭塞减少,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的胶原纤维,最后变为纤维细胞,此即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并逐渐老化为瘢痕组织。 四、简述淤血的后果 淤血(静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称为淤血。 淤血发生的原因: 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其管腔变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而致。 静脉腔阻塞:血栓形成或肿瘤细胞瘤栓可阻塞静脉而引起淤血。 3.心力衰竭:心脏不能排出正常容量的血液进入动脉,心腔内血液滞留,压力增高,阻碍了静脉的回流,造成淤血。 后果:1.淤血性水肿 2.淤血性出血 3.淤血性硬化 4.实质细胞损伤(萎缩、变性和坏死)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的条件:①心血管内膜损伤 ②血流状态改变(变慢或漩涡)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栓的有利影响:1在血管损伤处可堵塞伤口阻止血管出血 2防止出血,防止血管被侵蚀而破裂出血 3防止细菌及其毒素入血扩散。 不利影响:1堵塞血管 2引起栓塞 3导致心瓣膜病 4继发出血或休克 炎症液体渗出的机制和意义: 原因:1、血管通透性增高2、炎区细胞内渗透压升高3、炎区血流变慢静脉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破损 3、穿胞作用增强 4、新生毛细血管壁高通透性。 意义:有利作用:1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 2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抗体和溶菌物质,有利于杀死病原微生物。 3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消灭病原微生物,并在炎症后期成为修复的支架。 有害作用:1严重的喉头水肿可引起窒息 2心包腔及胸膜腔渗出液过多时,可压迫并妨碍心脏和肺的正常活动 3过多的纤维素渗出而不能完全吸收时,则可发生机化并引起器官的粘连 渗出性炎的分类和特征: 1浆液性炎:以浆液为渗出物,在疏松结缔组织和浆膜、黏膜、皮肤 2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肺、黏膜、浆膜 3化脓性炎:渗出物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4出血性炎:炎症时血管的损伤特别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 5卡他性炎:发生在呼吸道、胃肠道等处粘膜的较轻的渗出性炎。 八、特异性增生性炎: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地结节状病灶。 主要成分:①感染性肉芽肿:由生物病原体引起,其增生的细胞成分在形态学上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例如结核杆菌可引起“结核性肉芽肿”的病变(由郎罕巨细胞、类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组成的小结节);风湿病时可形成“风湿小体”(由阿少夫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组成)等。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