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FPA(岩层移动模块)
RFPA工程算例(岩层移动模块)
X.H.Zhu (Mechsoft)
试验一:开采诱发的岩层移动及其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
试验内容:
(1)模拟分步开采诱发的地应力重新分布情况
(2)模拟分析随着采动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的断裂过程及应力重分布情况
(3)模拟分析随着采动工作面的推进,地表沉陷和水平移动的发展规律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上硬下软型岩层顶板冒落
本模型尺寸50m×100m;共划分20000个单元。本模型共分不同岩性的5层岩层,力学参数及厚度如表1所示。 摩擦角
(度) 泊松比 顶板3 砂岩 30 8000 80 2.65 30 0.25 顶板2 砂岩 7.5 5000 50 2.5 35 0.30 顶板1 砂页岩 5 3000 30 2.5 37 0.30 煤层 2.5 1000 25 1.8 38 0.35 底版 砂岩 5 10000 100 2.65 30 0.25 位置 均质度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自重 M S -T M S -C 压拉比 节理 50 1000 10 2.0 1.0 20 50
RFPA数值模型
上硬下软型岩层破坏分析数值模型
模拟结果:
模拟结果分析:
(1)直接顶冒落阶段
随着采场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悬露,在重力的作用下弯曲岩梁悬露的跨度达到一定的跨度后,弯曲沉降发展到一定的限度,在岩梁的端部开裂,在此模型中,当工作面推进20m时发生开裂。在岩梁的中部开裂形成“假塑性岩梁”。如图F,当岩梁的沉将值超过“假塑性岩梁”允许的沉降值时,悬露岩层即自行冒落,如图H 。冒落形态呈非对称性。
(2)老顶初次破断阶段
随着采场工作面的进一步推进,老顶在重力的作用下弯曲下沉。当工作面推进到35m时,如图I所示,老顶出现大范围的移动,采空区前后煤臂上方基岩的上部、中部出现拉裂缝。当工作面推进到40m时,如图I所示,基岩的老顶初次垮落,垮落的形态表现为不对称性。老顶破断岩块沿工作面煤臂切落。顶板第一次断裂结束。
(3)老顶周期性破断阶段
老顶初次破断后,当工作面推进45m 如图K所示,上部顶板出现离层、端部中部断裂现象。上部顶板断裂第二次周期开始。
(4)地表沉陷阶阶段
当煤矿埋藏离地面不深时,开采区离地面较浅或采空区面积较大时,将引起地表沉陷等灾害。
(5)工作面推进时地表移动的变化特征:由模拟结果下沉可以看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地表的下沉逐渐增大,下沉曲线基本上关于采空区中心线对称,下沉最大值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由水平移动可以看出,开挖区两侧的地表都向开挖去区移动,且随着采空区的加大,地表水平移动也逐渐增大。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为:
岩梁首先是悬露,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离层、弯曲,当岩梁的悬露达到一定的跨度,弯曲沉降发展到一定的限度后,在煤臂处的端部、中部开裂形成“假塑性岩梁”,当其沉降值超过“假诉性岩梁”允许沉降值时,悬露岩层即自行冒落。随着采动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破断过程的总体趋势是由下而上发展的。
在采场开挖的过程中,直接顶的破坏形式为拉破断。老顶的破坏主要受随着开挖增大的拉应力及其损伤的积累作用,老顶初次破断机理拉破坏失稳。
老顶的周期性破断也是由拉应力引起的,属于拉破坏,老顶周期性破断过程是工作面推进,拉破坏区不断向下扩展使岩梁破断成接近块状,当工作面推进到拉破坏区下方时接近于块状的老顶岩块剪切失稳。
随着推进的进行,在顶板冒落以前,煤臂处的应力值最高,随着顶板的超前破坏,在破坏点的尖端存在高度应力集中。当破坏点连通时,岩体内能量得以释放,应力集中程度降低,这与断裂力学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为进一步用断裂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岩层破坏与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试验二:斜向层状岩体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模拟
试验内容:
(1)斜向层状岩体数值模型的建立
(2)不同形状巷道围岩应力场分布情况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网格100×200个单元,尺寸10000mm×20000mm,采用平面应变问题,X方向位移控制为0,Y方向自由。重力方向向下,力学性质参数如下表:
表 1 基元的力学参数、相变准则
位置 Heterogeneity Elastic/Mpa Strength/Mpa Poisson Weight/N/mm3 岩层 10 50000 300 0.25 2.4e-5 煤层 2 5000 150 0.3 1.4e-5 节理 20 1000 10 0.25 1.0e-5 位置 Friction angle C/T ratio Max strain T Max strain C Strength criter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PPT坚持两个结合把握六个必须坚持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第五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pptx VIP
- 中达a600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校园欺凌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板电器应收账款及优化探究.docx VIP
- 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pdf VIP
-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阶跃阻抗低通滤波器的电路模型构建及其参数探析12000字】.docx VIP
- 2025中国银河证券校园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参加活动的意义班会.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