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护理学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护理学会)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第5期临床护理教学培训班 54号 姚晴 学习目标 掌握压疮的发生原因、部位及预防措施。 熟悉压疮的定义、临床分期及治疗措施。 了解压疮的评估、治疗材料及认识误区。 一、压疮定义 压疮或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 国内的观点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 ,尚有说明:除特殊患者不许翻身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入院者不准扩大。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后就可发生压疮,有些患者禁止翻身,否则有生命危险,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 二、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 长期肢体活动不便的患者 长期卧床 意识不清 大小便失禁 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 好发部位(图示) 三、发生原因 1. 力学因素 (1)垂直压力 是导致压疮的首位因素。 正常毛细血管压力15.75~22.5mmHg。压力若超过此值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灌流,引起组织缺氧。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在临床工作中,不论采用何种姿势、体位都应注意经常变换。 (2)剪切力 是引起压疮的第2位因素,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险。剪切力是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滑行时所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而引起,与体位关系甚为密切。由于床头抬高使身体下滑,或坐轮椅者身体后倾时,均可产生与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及与皮肤垂直的重力,从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结节处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3)摩擦力 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床铺皱褶不平、渣屑或搬动时拖、拽、扯、拉患者均产生较大摩擦力。 2. 理化因素 (1)潮湿: 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 (2)温度: 已有研究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疮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另外,不合理使用热水袋、冰袋等,也会影响局部组织代谢或使局部血管收缩而缺血缺氧。 3. 自身因素 (1)年龄:老年人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汗腺萎缩,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和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等,是压疮的内因之一。 (2)营养: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往往年纪大的人易发生营养不良,不良的营养摄取或贫血皆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以及导致免疫力的下降。 (3)麻醉: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有5 5 % 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而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形成压疮。 (4)疾病:统计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风湿性疾病等增加发生压疮的危险。 四、临床分期及治疗 第一期(淤血红润期):皮肤完整,为压疮初期。局部软组织受压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为可逆改变,只要及时去除诱因,就可恢复。 治疗措施:加强翻身,预防为主。 第二期(炎性浸润期):已损伤表皮层和真皮层。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局部血液循环得不到及时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受压皮肤的表面呈紫红色,有小水泡形成,极易破溃。 治疗措施:保护创面和预防感染。水泡的处理:未破溃的小水泡,应尽量减少局部受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则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穿刺抽吸泡内渗液后,覆盖无菌敷料。破溃创面的处理:消毒创周皮肤,清洁创面,然后根据创面有无感染,选用无菌敷料覆盖或抗生素纱布湿敷。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以全层皮肤损伤为特征。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有 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疼痛加剧。 治疗措施:处理原则为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基本措施是清创、外敷、无菌敷料包扎。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 治疗措施:必要时行植皮手术。 5. 介绍临床上特殊的治疗方法 氧气方法:是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供氧量,改善局部组织有氧代谢,并利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