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历史高三摸底考试(10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历史高三摸底考试(10页)

2013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诊断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题上,否则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说,历代史书“莫不彰善瘅(憎恨)恶,激一代之清芬;褒吉惩凶,备百王之令典”。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在二人看来 A.修史以记载历史的真实为首要 B.历史影响人们对善恶的判断 C.史学应是引导世人向善的学问 D.官方应该加强对修史的管理 2.“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 3.《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A. 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 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 C. 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 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4.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拄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拄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链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焦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焦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结论,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5.《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引旧志记载:“(当时的镇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邻。”(如右图)这表明 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C.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 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6.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7.《清代学术概论》序中说,“东原(清代学者)理欲之说震古砾今,此真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也”。可见“东原理欲之说”是 A.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 B.解放“人性”的人文主义 C. 传统理学的继承发扬 D.自然科学蕴涵的理性主义 8.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9.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年份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9年 数量 13万担 27万担 37万担 38万担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茶叶生产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 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10.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11.中国近代一整体军事战略部署方案说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