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精读.ppt

  1. 1、本文档共1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教师 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 讲 课 提 纲 绪 论 第一部分 对学校教育的思考 第二部分 如何设计教育科研课题 第三部分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关键词: 教育科研 课题设计 开题报告 绪 论 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意义: 1、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人才 第一部分 对学校教育的思考 思考一、办一所具有文化品味的学校  美国教育家古得莱德在《学校是什么》一书中提出,学校是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表现在对心灵与思想的感召。 学校文化好比一条河道,师生的行为如同河水;河道规范着河水,使河水在河道奔流,但河水又加深了河道,使河道具有更深的规范力。 浓厚的学校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能衍生出强大的管理执行力,继而形成学校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循序渐进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出现“无文化”现象   学生自我中心和自我缺失并存, 不考虑他人,不关心他人,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网络依赖症呈严重化趋势。   教师缺乏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职业道德水准严重滑坡, “有偿家教”日趋蔓延。   学校办学理念成为面向社会宣传的口号,成为应付上级检查面子工程,在功名追求中弄虚作假。   校长重关系不重学习,片面推崇物化管理,盲目追求“做大, 做美,做强”……   缺乏文化品味的学校,即便门面装点得再好,只不过是外观漂亮,办学本质虚化的壳体。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    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倒;没有文化,不打即倒。   一个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只会有表面的实力,但没有魅力;如果能加强文化建设,以深厚的主题文化为底蕴,打造办学特色,才能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走出表面,走向升华。   21世纪的学校,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  一所学校没有文化,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思考二:打造学习型学校,创造优质教育资源   21世纪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相互学习、教师相互学习,家长、市民和学校一起参与教育过程。这个共同体包含三个要素:民主平等、共同愿景和充分沟通。 学习型学校是一种能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组织,是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新一代组织形式。 构建学习型学校,营造“五讲型”的学校:  讲奉献、讲学习、讲品味、讲合作 、讲质效。    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 思考三、做幸福的教师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人类的一切追求都是幸福的追求。 巴克莱博士认为,幸福的三个花瓣: 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康德说,幸福三要素:健康的体魄、中等的财富和宁静的心。 有财产;有荣誉;有地位 追求这三条会使人必然苦恼,永久的辛劳、无尽的懊丧。因为贪婪永远不会满足,他的心倾注其上。尔萨曾把贪婪的人比作饮酒的人,愈饮愈渴。  调查显示:    有5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职业生活中能体验到职业幸福。    有4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体验到职业幸福。   教师幸福的原因:学生拥戴;同事认可;领导欣赏;自身专业成长;工作稳定等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主要来源。 教师角色介于校外环境与校内环境之间,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之间,面临角色冲突具有多样性。 教师不幸福原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不热爱教师工作;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身体不好;学生成绩排名与升学压力;没有成就感;对管理与制度不满意;个人发展机会有限;学生顽劣,难教、难管理;工作烦琐机械; 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学生家长要求高,对教师工作不理解,上级部门检查多、要求高等;   以上原因使教师幸福感在减少,丧失了和学生一起欢笑的能力,变得情绪低落,动辄生气。   造成职业倦怠,对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意而为之,感到厌烦,身心俱疲,自身潜能难以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教师是什么 ? 教师是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教师是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 教师是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教师是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教师是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浮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蔓延,日渐喧嚣的社会,让全民逐利成为可能。也让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将幸福等同于享乐。 事实上,享乐不能等同于幸福,快乐也不能等同于幸福。 快乐更多来源于物质,来源于人的生物性。而幸福,需要个体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些人,因为不愿努力而放弃了自我追求与自我实现,以致力于物质与财富的追求中获得感官享受为生活的主流。 享乐主义的倾向影响到教师群体。 浮躁、漂浮式的生活方式的特征: 以感觉取代思考。由于理性难以说明教育现象,使得一些校长跟着感觉走,凭着感觉的触角在教育改革中前行; 对教育现象缺乏思考,工作20年,却是一天有经验重复了20年。 以潮流取代选择。对教育中出现的一些“时髦口号”或是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