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 论
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时期
《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的著名命题。
《诗经》中有些作品谈到作诗目的、动机及诗歌功用等。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
两汉时期--------文学理论发展期
人物:董仲舒、司马迁、扬雄、王充、王逸、郑玄
作品:《淮南子》、《乐记》、《毛诗序》、《论衡》《诗谱序》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完全成熟期
曹丕、陆机、挚虞、刘勰、钟嵘;《典论.论文》、《文赋》《文章流别论》、《文心雕龙》、《诗品》
唐代---------诗论和文论分流,以诗论为主
白居易、皎然、司空图等
宋代------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等。
明代--------小说戏曲理论发展起来
李贽、冯梦、徐渭、汤显祖、吕天成、王骥德等人;《曲藻》、《曲品》、《曲律》
清代--------全面兴盛期
王夫之、叶燮、袁枚、王士禛、沈德潜、翁方刚、刘熙载、王国维、桐城派、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脂砚斋、李渔等。
古代文论的主要特征:
其一,理论资料丰富浩繁,而存在形态零散碎乱。
其二,概念的模糊性、多义性。
如味、气、神、风、骨、悟、韵味、本色、兴趣等。
其三,直观性、经验性。
其四,诗化的表述语言方式。
如刘勰论神思的特点,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再如姚鼐论阳刚风格之美云:“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鏐铁……”
其五,重表现。
中国以诗为主的文学,导致了古代文论以诗论为主。这就形成了古代文论的重表现特征。
先秦文学思想
先秦是古代文论的萌芽期。
一是《诗三百》
一 是《楚辞》
. 先秦人的文论
一是对《诗三百》的评论,
二是诸子关于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论述涉及到文艺问题。
先秦文论主要是儒、道两家的文艺思想。
“诗言志”的提出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尧典》
“诗言志”的提出
“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赋诗言志
歌永言:歌是延长诗的语言。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指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十二律吕实为一个八度中的十二个音阶。)
八音克谐:《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怨之。”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赋诗言志
“诗以道志。”——《庄子·天下篇》
“诗,言是其志也。”——《荀子》
“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离骚》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怀沙》
1,先秦两汉。
2,魏晋六朝。
3,唐。
4,宋明。
5,晚明。
1,先秦两汉“志”: “心之所之”,志向、抱负。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2,魏晋六朝“志”:气、情、才、性,突出情感
“人的觉醒”
“文的自觉”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旑靡”
钟嵘《诗品》:“吟咏情性”
刘勰《文心雕龙》:“情者,文之经”
3,唐情、志渐趋合一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期
经济:庄园经济-均田制
政治: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科举
军事:开疆拓土
文化:多元整合(多民族/多传统)
孔颖达《左传昭公25年·正义》:“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策林》:“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