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onsumption-haofei.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consumption-haofei

第十一讲 消费与浪费 消费的问题 消费的社会性 商品的精神 浪费的逻辑 阅读的书目 消费的问题 符号价值 符号认同 知识进入消费 符号价值 索绪尔:能指(signifiers)即词语以及所指(signifieds)即心理印象(mental images)之间的区分。 能指本身变成了消费的客体,我们生产能指或者说语言符号,同时我们也是在消费这些符号。 鲍西亚(Jean Baudrillard) “大众已不再表达他们自己,他们是被调查”。[Jean Baudrillard, 1983, The End of the Social and Other Essays. Semiotext(e) and Paul Virilio.] 符号认同 商品本身是能指而非客体,比如健美的身体(athletic body)之类。 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获得的认同,并不主要是从他们的工作类型上,而是从他们所展现和消费的符号和意义上得到认同。 知识进入消费 现代性是一种启蒙。其通过文化的霸权而将怀疑精神熔铸到个人的性格中去。 这种怀疑精神在日常消费生活中的核心表现就是对于物品的知识在不断地翻新。比如今天被宣称为健康的食品,明天或许就会被新的营养学或大众医学知识所替代。 消费不再是为了生活本身的需求而消费,而是寻求消费的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自我反思性的知识而获得的。 知识是经由社会而生产出来的,并为社会塑造。 消费的社会性 个体主义消费观 消费的重新界定 买卖的文化约束 社会约束消费品 社会的分类范畴 文化控制消费品 个体主义消费观 一种对消费的成见认为:消费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跟他人没有关系。 “我要是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谁也管不着!” 真的是这样吗? 消费的重新界定 消费便是这样一个场域,其中文化会参与争吵,并因此成型。[Douglas Isherwood, 1996, The World of Goods. P37] 消费从来不是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的消费,我们一定是在一个社会与文化的框架内来决定我们的消费内容。 Degree of assortive mating in Britain in 1949 买卖的文化约束 不能买:爱情、政治进步 不能卖:比如老祖母 不能讨价还价:给神的礼物或者偶像 社会约束消费品 我们的需要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够自主,它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塑造。比如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红色而穿着红色衣服参加葬礼;同样也不能因为我们喜欢白色而穿着一身素装去赶赴婚礼。 社会的分类范畴 之所以有这类消费者自由意志的阻碍,根本还在于社会物品的范畴是依据社会的价值取向来分类的。比如 男装和女装的区分,家常便饭和宴席的区分,壮阳与滋补物品的区分。 社会有了这样一种基本的分类,所有的物品便都具有了一种意义。 儿子的孝心 本报讯(记者文创通讯员孙浩)儿子为尽“孝心”,花200元买了两个纸扎的“小姐”祭奠父亲亡灵。此举却遭到母亲棍棒侍候,“孝心”儿子被撵出家门。 昨日,外出打工的刘某,从广州回到永川洗选厂的家中,以祭奠死去15年的父亲过70岁生日。他来到一寿衣店,老板介绍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祭奠亡人时兴送纸扎的“彩电”、“轿车”、“别墅”,并神秘地给他说还有“小姐”,时髦得很。 辛苦一辈子,带着他们5兄妹没过上好日子,一个人在阴间肯定很“孤独”。于是他花了200多元买了“彩电”、“小轿车”、“一幢别墅”后,又掏出200元给父亲买了两个“小姐”。 刘某中午拿回家,准备在亡父的墓前焚烧祭奠。不料,纸做的“小姐”被60多岁的老母看见了。老母当即对儿子一顿臭骂:“你爸是老实憨厚人,他哪里看得惯这种妖精女人。” 刘某辩解:“这不是‘小姐’,是送去伺候老父洗衣服做饭的保姆。”老母不依不饶,抓起“小姐”撕得粉碎,又捡起木棍朝儿子打去,将其撵出家门。 评论 这是一则有关观念冲突的绝好范例。从孝道的角度而言,儿子的行为在实践着子对父的孝敬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体现在物品上,也就是将男人需要的物品(纸小姐)奉献给死去的父亲。 母亲之所以因此愤恨,就在于她对女人角色的界定上,也就是一个好的女人应该如何的行为标准。 文化控制消费品 在《江村经济》中,费孝通明确指出消费是文化控制下的消费。比如 小孩子,讲究吃穿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那位小孩子的母亲惯孩子偏吃某种食品,很快就会遭受到村里人的指责。 饭桌上老人给小孩夹饭菜,小孩子不能因不爱吃而拒绝。 勤俭持家也是江村人的文化价值观,东西因此不能随随便便当作废物扔掉,讲究循环利用,比如衣服要几代人穿,坏了还可以用来纳鞋底,或者是用来换糖块,总之不能毫无用处地扔掉。 饭菜吃不了不能扔,特别是米饭更不能,扔掉据说会带来厄运,即使放馊了,一家人也想着法子把馊饭吃下去。 商品的精神 商品的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