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现当代文学年的话剧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五、六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50、60年代戏剧概述 当代戏剧发展历史的三个时期 第一个发展时期 1949-1966 第二个历史时期 1966-1976 新的历史时期  1977——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 二、当代话剧的新变 简介: 1949年7月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来自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话剧工作者,就实现了一次大聚合。为庆祝这次大会的召开,戏剧界举行了盛大演出,仅话剧演出就达10余台,其中既有来自解放区的《红旗歌》、《喜相逢》、《反翻把斗争》等,也有来自国统区的《等因奉此》、《南下列车》等。会后,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戏剧家田汉被选举为主席。 话剧团体: 一九四九年四月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平成立; 一九五零年一月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京成立; 一九五零年四月  中央戏剧学院在京成立; 一九五零年八月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在沪成立; 一九五三年五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 团在京成立 历程: 1949-1953 多幕剧 1953-1957 独幕剧 第四种剧本创作 第四种剧本创作 背景:1956 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暴露出的缺点 反对话剧公式化、概念化的不良倾向,斥之为“违背现实主义的逆流”。 毛泽东最高国务会议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成果:第四种剧本 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描写人的道德情操与爱情生活,塑造真实的人物。 突破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 第四种剧本的代表作 《同甘共苦》(岳野) 1957年1月由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孙维世导演。 《洞箫横吹》(海默) 1957年3月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吴坚、杨勤导演。该剧批判了合作化中的虚假典型 《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 1957年4月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黄佐临导演。 揭露了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的党内生活中的不良习气。 《还乡记》(赵寻) 1958-1962:历史剧 《蔡文姬》《武则天》(郭沫若) 《关汉卿》《文成公主》(田汉) 《胆剑篇》(曹禺) 《甲午海战》(朱祖贻) 《神拳》(老舍) 1962-1963:社会主义教育剧 《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漠雁、吕兴臣) 1962年由前线话剧团首演,漠雁导演。根据上海“南京路上的好八连”的事迹创作。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环境中,革命战士思想发生波动:有人嫌自己太“土”,偷偷扔掉了布袜子;有人喜新厌旧,看不上农村的妻子;还有人擅自离哨陪女朋友逛街。剧作提出了在和平年代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和光荣传统的问题。 《年轻的一代》(陈耘) 1963年由上海戏剧学院教师艺术团首演,罗森、陈耘导演。青年萧继业身体有伤仍不畏艰苦,扎根边疆;而烈士子弟林育生却贪图安逸,装病回到上海,后来改正错误。 另有《第二个春天》、 《远方青年》、《南海长城》、《丰收之后》、《东进序曲》、《雷锋》等优秀话剧。 三、当代歌剧的发展 中国歌剧的定位 两种艺术倾向: 一、《白毛女》式 在戏剧上倾向于话剧,歌唱、说白交替出现,音乐结构则采用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的结合。 二、《草原之歌》式 在戏剧结构和音乐结构方面都接近西洋歌剧,说白极少而力求音乐的完整性、形象性和戏剧性。 歌剧简介 本剧为六幕五场歌剧。《草原之歌》由罗宗贤作曲,任萍编剧,刘郁民导演。1955年由中央实验歌剧院首演于北京。音乐取材于朴素优雅的藏族民歌和山歌,并吸取了西洋歌剧音乐的创作技法,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部歌剧是我国“洋为中用”的最早的代表作。 剧情简介: 藏族青年阿布扎和姑娘侬错加是一对热恋着的情人。但他俩所属的部落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挑拨,长期互相仇杀。在一次冲突中,阿布扎误伤侬错加的父亲,侬错加的父亲也误伤了阿布扎,使这对情人的爱情濒于破灭。这时,十年前随红军北上抗日的侬错加的哥哥回到了故乡,带领群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终于使这两个部落重归于好,阿布扎与侬错加得到了美满的结合。 “左倾”后歌剧的兴盛 原因: 一、“反右”后作家们对历史剧的热衷。 二、中苏交恶后对民族新歌剧的重视。 特点: 一、情节结构倾向戏曲,具有传奇色彩。 二、歌唱、说白、表演并重。 三、音乐大都以民歌或戏曲音调为基础。 1.《茶馆》内容 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1957年 1、《茶馆》的内容简介 第一幕描写了戊戌变法失败后 第二幕描写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 第三幕描写了抗日战争胜利后 2.《茶馆》的艺术成就 (1)主题深刻构思巧妙 A、打破了“三一律” 人像展览式的“图卷戏”构架 B、突破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传统戏剧理论,而以人物带动故事。 C、巧妙安排三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几个次要人物子承父业,幕间又有大傻杨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