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跟踪突破17 说明对象与特征
一 2016·包头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⑦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
作者李阳波,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①“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②对“筷子”这一餐具诞生的推测。③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④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2.第④段画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
①作比较。②通过“箸”和“匕” 或“匙” 作比较,来说明“箸”的使用更方便夹菜。
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①使用方便灵活。②可以使就餐方式更文明。
二 2016·成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猴年说猴
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
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
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物。猴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有删改
1.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2.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④段用四个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四个例子又分别以“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业作品中也有猴”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3.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
不恰当。因为文章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进行说明,谈的是文化中的“猴”,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属于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理.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 文.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试题.doc
- 河北省辛集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图片版).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8 说明顺序与结构.doc
- 【聚焦中考】2017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 新人教版.ppt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19 说明方法与语言.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0 议论文论点、论据与论证.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1 议论文结构与语言.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2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3 断句和翻译.doc
- 【聚焦中考】(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4 概括、探究和感悟.doc
- 【聚焦中考】(辽宁地区)2017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一 估测题试题.doc
- 【聚焦中考】2017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2讲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件 新人教版.ppt
最近下载
- 澳大利亚为子女提供的在职证明范本澳大利亚签证在职证明.pdf VIP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应用研究.pdf VIP
- 2014年北京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pdf VIP
- 设备安全管理反思报告.docx VIP
- GBT 43871.1-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VIP
- 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我国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现状分析.pdf VIP
-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pdf VIP
- 韩国鸡笼山公园东鹤寺建筑空间分析研究.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