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涵泳诗书滋味长 智慧始于思考 “涵泳”一词,古已有之。“涵”是潜入水中,有沉潜之义;“泳”是游于水中,有游泳之义。“涵泳”是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复词,本义当是潜游。 如西晋左思《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羡轻魵之涵泳,观翔鸥之落啄。” 由本义引申,“涵泳”就有浸润、沉浸之意。如唐韩愈《禘祫议》:“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明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今幸遭逢有道之朝,登崇俊良,凡有血气者莫不涵泳歌舞于神化之中。”清谭嗣同《〈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 取其比喻义,“涵泳”便有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所谓‘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与朱熹齐名的陆九渊在《读书》诗里也写道:“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已作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法被提出,此后的用例更是多见。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正渊明诗意,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西京以还至六朝及韩柳,便须銓择佳者,熟读涵泳之,令其渐渍汪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九:“熟绎上下文,涵泳以求其立言之指,则差别毕见矣。”清曾国藩在《曾国藩家书》中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涵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之表。”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在开篇的《致同学们》的信中也有这样的用例:“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中外戏剧名著、影视名作,涵泳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将极大地拓展你们的语文视野,使你们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以上所引教材中的两句话:第一句中的“涵咏”显然误写,当改为“涵泳”,因为这句话说的就是读书的一种方法;第二句中的“涵泳”写法正确,但是这句话说“诵读”要“因声求气,涵泳诗韵”,从搭配角度看,“涵泳诗韵”似乎欠妥,“涵泳”应改为“吟咏”才好,该教材第39页第三单元所用的标题即是。 现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先后出现这样两句话: 1.在读这样“有句无篇”的作品时,我们不妨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见第二单元“赏析指导”第23页) 2.我们在诵读时,要因声求气,涵泳诗韵,完美地再现和品味这一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见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第27页) 第一句用了“涵咏”,第二句用了“涵泳”。这两个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均未收录。那么它们的使用究竟是否正确呢?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 理解:读书时候不要匆忙翻阅,只求速度不去理解,而是要沉潜于其中细细品味,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反复揣摩推敲,鉴赏比较,才能真正理解读中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审美情趣才能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体会出文字中更多的妙处,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下文后难懂的地方也就理解了。如果仍然不明白不如先暂时放下,等以后在求解答。读书不求急,但如果是关乎于自身的事就需要马上思考了。 朱熹《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一般情况下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介绍.ppt
-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zi介绍.ppt
- 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汇总.ppt
-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介绍.ppt
- 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汇总.ppt
- 含羞草为什么那么害羞汇总.ppt
- 艰难的国运wo介绍.ppt
-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介绍.ppt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新版)介绍.ppt
- 函大学生实用写作汇总.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