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行为规范促规范行为 .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行为规范促规范行为 

依行为规范 促规范行为 促规范的行为 去年,我在一个学校就同学们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认知情况及行为表现作了一些调查。同学们对《规范》内容能完整了解的寥寥无几,行为表现也不如人意。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傍晚,做过值日后,在校门口一个垃圾筒附近丢了一个不大的纸团,因为刚做过值日,所以特别显眼。放学后,一批又一批的同学经过这里,却没有一个同学俯身去捡。后来,我随机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不捡。其中二个同学认为这不是他们班的公共场所,四个同学认为纸团不是他们扔的。像这样似是却非的道德观念在同学们看来是“理直气壮”的。《规范》每一条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切实可行,而且九一年就颁发了,为什么至今还是这种现状呢?我深感遗憾。于是决定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自己班里展开养成教育,促进同学们规范行为的形成: 第一 挖掘身边素材,坚持经常化 1、寓《规范》教育于小事之中。生活总是平凡而现实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人生能有几何?芝麻大的小事伴随着每个人,所以我经常抓住这些小事进行教育。多年来,小学德育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育内容和形式假、大、空。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道理的说教,说得井井有条;课后学生还是表现出违纪、不文明等现象。为此,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与其空口说大话,还不如从小事着眼更为有效。如:一天中午,我照常回到教室巡视,猛地发现开了口子的满满一袋饼干躺在垃圾畚斗里,这是怎么回事?它像一个重锤敲打着我的心,我毫不迟疑地拎起这袋饼干,!”同学们一下子领会了我的意思,不约而同地念起了《锄禾》。我又问:“同学们,这种做法违反了《规范》中哪一条,《规范》是怎么要求我们的?”然后读一遍《规范》第八条。我把饼干挂在墙上,布置每人写一篇周记,对墙上的饼干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互相交流。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现把食品当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 2、寓《规范》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开展活动是形成一个健全班集体的关键,所以一个正常的班集体必然会经常搞活动。如果班主任能利用好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通过活动的发动和组织,开展和总结,以及各种规则的约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物情操。如“三八”节到来之际,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 4 条的内容是什么?‘三八’节即将到来,这是我们表示孝心的大好时机,让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怎样使这个节日更有意义。”经过讨论 二、拓宽《规范》内容,使之可操作化。 1、横向拓宽,即把其中一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必竟是规则性的,比较笼统,同学们虽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有时会不知从何着手。所以,我和同学们一起,联系学校、班级和同学们的实际,对某几点规则加以拓展,使之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然后编成小册子,人手一册。如“升国旗行注目礼”具体展开为:在升旗仪式上,在校内、校外升降国旗时我肃立,举起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注视着国旗,默默地表示:亲爱的祖国,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尊老爱幼”具体展开为:我们应该主动关心照顾老人,见到老人要问好,要听从老人的教导;不惹他们生气,在生活上要关心老人,外出时,主动搀扶,生病时,悉心照顾;对邻里的老人可帮他们取牛奶、取信件、倒垃圾、买东西等。“友好同学”具体展开为: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同学们见面要主动招呼,生活中要互相谦让,不打人、骂人;同学有进步要衷心祝福,不妒忌;同学有缺点要诚恳批评,不包庇;同学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自私;同学遇到不幸要同情安慰,不旁观。 2、纵向拓宽,即增加《规范》内容。《规范》本来20条,已经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有新事物新情况出现,《规范》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删,所以,现在的《规范》应是广义的。比如,我们班通过一次班会,增加了两条:21、课余时间不上网吧,不上溜冰场,不拉帮结派;22、对同学及成人的所作所为要明辨是非,不盲目跟从。这样使本来静止的《规范》活起来,有一个弹性的空间。 渗透《规范》精神,促进自主内化 1、加强阵地建设,促进自主内化。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会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积极精神的存在,无声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首先,我在班级布置上特别注重《规范》内容的散布,我把它们分成四块,制成镜框悬挂在教室有限的墙壁面上;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一版刊登《规范》、德育案例及同学们自我反省的一些文章。其次,在每天的晨间谈话时间,同学们可以就上一天发生的违反《规范》的事进行揭发、自检和表扬。这个活动在一开始开展确实有些困难,可到现在,同学们已完全能勇敢地面对 2、加深对《规范》内容的理解,促进自主内化。被动地接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所以对《规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odok99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