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索伦·阿拜·克尔凯郭尔(1813——1855)是19世纪上半期丹麦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学家。 “在反省的海洋上,我们无法向任何人求救,因为每一个救生圈都是辩证的。” 著作 哲学思想 克尔凯郭尔所实现的哲学转向 克尔凯郭尔哲学的特征 孤独的个人才是真正的人 人生的三种存在方式 怎样做一个基督徒 克尔凯郭尔所实现的哲学转向 克尔凯郭尔被认为是使欧洲哲学发展方向性转折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所实现的转折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孤独、非理性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来当做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以个人的非理性的情感、特别是厌烦、忧郁、绝望等悲观情绪代替对外部世界和人的理智认识的研究,特别是代替黑格尔主义对纯思维、理性和逻辑的研究来作为其哲学的主要内容。 克尔凯郭尔哲学的特征 非理性主义 个人主义 信仰主义 孤独的个人才是真正的人 克尔凯郭尔把孤独的个人的非理性的精神活动,即个人的生存当做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克尔凯郭尔这么说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否定个人以外的他人、社会和世界的存在。只是个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无个性的存在,它们不仅不能显露反而扼杀人的个性,不仅不能表现反而模糊人和世界的牵涉。因此,为了显示人的个性及其与世界的牵涉,应当先撇开世界。 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可能经历三个认识自己的存在的阶段。它们也是人的存在的三个层次、境界,是人的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这三个阶段的论述,构成了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方面之一。三个阶段分别为审美阶段,伦理学阶段,宗教阶段。 审美阶段 第一阶段为审美阶段。其特点是人的生活为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个人沉溺于感性的享乐,甚至是粗野的肉欲,其中充满了各种混乱、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厚颜无耻的行径,但有时也被诗人涂上浪漫主义色彩。 作为肉欲的人格化的莫扎特歌剧《唐·璜》里的人物唐·璜可以说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 审美阶段到伦理阶段的过渡 此时此刻的享乐就是一切。它既不追求确定的信念,又不遵循固定的和普遍的原则和规范。 这种生活到头来必然会因不能长久满足或满足后的空虚和厌倦而使人痛苦。痛苦使人失望,而失望促使人去追求另一种较高的生活方式。 伦理学阶段 伦理学阶段的特点是人的生活为理性所支配,倾听理性的呼声,克制自己暂时的情欲,将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遵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和义务,赞美善良、正直和仁爱等美德,趋善避恶,崇尚理想,甚至为了实现某种崇高的理性而作出自我牺牲。 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典型。 伦理学阶段到宗教阶段的过渡 伦理学阶段的生活仍存在矛盾。则主要是道德义务与个人对道德义务的履行之间经常脱节。因为个人总不能摆脱世俗的感性生活,容易受到第一阶段生活方式的引诱而忘却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是一般的,个人的行为是特殊的。用一般的方式往往不能解决个人的问题,当二者发生冲突时,伦理的人会因自己不能满足道德律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有罪。这种有罪感是个人的存在的最具体的表现,而有罪感超出了伦理阶段所属的理性范围。为了解决有罪问题,不能依靠伦理,而只有依靠忏悔。 宗教阶段 宗教阶段的生活为信仰所支配。在此,人不仅不再追求审美阶段所追求的享乐,从而摆脱了世俗的、物质的东西的束缚,也不再崇尚伦理阶段所崇尚的理性,从而摆脱了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义务的制约。人在此是作为他自己而存在,他所面对的只是上帝。 克尔凯郭尔以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态度来对宗教的生活方式做了形象的说明。 三个阶段的解读 克尔凯郭尔并不完全排斥理性和伦理,但他认为信仰和宗教高于理性和伦理,宗教不仅不依赖伦理,反而是伦理的否定;信仰不仅不依赖理性,反而是理性的否定。 按照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人生道路的三个阶段(三境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审美阶段是直接性的境界,伦理境界是过渡性的境界,宗教境界则是最高的境界。人只有在宗教境界中才达到了真正的存在。因此人生的道路就是走向上帝的道路。克尔凯郭尔认为个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存在,是因感到自己有罪而处于恐惧、厌烦、忧郁、绝望等消极情绪下的存在,是孤独地站立于上帝之前的存在,而这只有在宗教阶段才得到充分的体现。 怎样做一个基督徒 他认为,做一个基督徒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超人,而是要生活在凡俗。 “生活在凡俗既意味着要做一个基督徒。生活在凡俗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进到最高层次的厌世。” 柏格森生平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 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 主要哲学思想 理智与科学的局限 时间与绵延 直觉之伟力 表层之我与深层之我 理智与科学的局限 理智的特点在于生来就没有能力理解生命。 理智具有惰性。 理智具有抽象性与固定性。 理智采用语言和符号形式表达,这种约定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