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载增量法
桩基承载力研究方法机理、类型、试验计算实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郑颖人 董天文 刘祥沛 教授 一、桩基极限承载力研究方法 1、现场加载试验 2、室内加载试验 3、数值极限分析方法 (1)荷载增量法(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 (2)极限应变法(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8) 1、现场加载试验 沈阳地区:桩长7.2m,桩径0.8m;难以判断,可能破坏也可能未破坏,判断极限荷载为3600kN ,极限荷载判断是否正确,不清楚,测试方法存在问题。 桩顶加载 每次400kN 2、室内加载试验 重庆红粘土:桩长90cm,桩径10cm 桩顶加载测位移,桩侧贴应变片测轴力,桩底埋压力盒测桩底反力, 控制每次加载量 接近破坏时加载越小 桩基位移突变,然后位移反弹,以此作为桩基破坏。错过此点,成为难判断的桩基P-S曲线 mm 3、数值极限分析方法(1)荷载增量法(超载法)与强度折减法 传统极限分析法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不断降低岩土C、 值,直到破坏。自动生成破坏面,给出破坏信息。 破坏判据: 1塑性区贯通 2位移突变P-S曲线 3位移计算不收敛 加载间隔较大 实测曲线 计算曲线 加载间隔较小 kN (2)极限应变法 极限应变即材料破坏时的应变,计算机给出塑性应变图,塑性应变超过极限应变,即为破坏区,出现裂缝,裂缝贯通整体破坏。 已知岩土力学参数 C、 E ,可得极限应变。 破坏时角点 单元应变为 极限应变 位移边界 150 mm 1 2 3 6 4 5 7 8 9 10 11 12 X Z Y 荷 载 二、桩基破坏机理 1、桩基破坏定义:位移控制--桩顶位移大于使用要求;承载力控制—首次位移突变或有反弹,承载力不足。2、破坏迹象:桩侧桩底塑性区和破坏区贯通。 极限应变 塑性应变 -343 -205 -327 -196 -389 -236 -378 -228 -339 -200 -330 -203 -396 -245 -353 -211 3、桩基破坏时桩底反力先逐渐减少,然后反弹,随桩顶荷载值增大,桩底土压实,反力也增大。 压力盒实测值 荷载–桩端阻力曲线 第一次试验曲线 1.5kN 4、桩破坏后,桩侧阻力并未消失,摩阻力仍然存在,随荷载增大桩侧摩擦力提高。桩底土体被压紧,提供的桩底反力也越来越大,表明桩基破坏后承载力可以恢复,因而桩破坏后桩可提供更大承载力,承受更大 桩顶荷载。 278 366 297 817 343 97 319 92 376 99 398 100 308 99 337 94 304 97 荷载增大轴力增大,摩阻力增大。 粉土 砂土 三、单桩的破坏模式 (1)短桩破坏 (2)断桩破坏 (3)整体剪切破坏 (4)刺入破坏 短桩破坏: 桩周破坏 地面隆起 属整体 剪切破坏 (2)断桩破坏:桩细,桩底硬岩。 (3)整体剪切破坏 桩侧土体软,桩底硬,桩底形成整体剪切破坏,桩侧出现剪切破坏。 极限应变图 荷载12.8kN 实测P-S曲线 砂土挤入 黏土层 (4)刺入破坏 入土深度较大,桩侧与基底土体都较软,如针刺入。 极限应变 实测P-S曲线 7.9kN 7.6kN 四、桩基室内试验与计算结果(基底粉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极限荷载kN 7.9 8 7.6 计算极限荷载值kN 7.7 7.9 7.6 试验位移mm 19.97 19.1 17.89 桩底反力kN 1.5 1.6 1.6 极限荷载与反力差kN 6.4 6.4 6.0 桩侧摩阻力kN 6.8 6.36 粘聚力c/kPa 47 48 43 内摩擦角φ /° 15.5 16 14 桩基室内试验与计算结果 (基底砂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极限荷载 12.6 12.75 12.84 计算极限荷载 12.8 12.9 13.1 位移 6.09 8.54 7.57 桩底反力 3.3 3.6 3 荷载与反力差 9.3 9.15 9.84 桩侧摩阻力 9.5 9.29 9.7 砂内摩擦角 26° 31° 35° 砂粘聚力 5 3 2 黏土内摩擦角 16° 17° 20° 黏土粘聚力 43.5 44 43 五、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1、强度折减法 承载力=P*F (1) F(折减系数)-s曲线判定法; (2) F-?s?/?p?突变曲线法; (3) F–Qu(桩端阻力)曲线判定法 (4)数值计算收敛性判定法; (5)塑性区贯通验证。 2、荷载增量法 (1) P-s曲线判定法; (2)数值计算收敛性判定法; (3)塑性区贯通验证。 F-s曲线 F-?s?/?p?曲线 F–Qu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