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历代词练习
2009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历代词练习
高考资源网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有人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写得好,意在句外,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分)
(2)此词备受历代词论家的欣赏,称其为“神到之作”“笔意超旷,逼折大苏”。请结合本词的写作特点,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耶: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②鹧鸪:一种乌,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如何写景的。(4分)
(2)“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分)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这首词上片的结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流露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人生莫放酒杯干”,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诗词名句很多,请按如下要求举出一例。(4分)
作者: 篇名:
名句:
(2)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词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一)(8分) (1)“杏花”句妙在淡勾轻勒,切合午桥的地域特征和月夜的时域特征。桥畔杏花,与桥中豪英,桥下长沟,桥上明月,构成一幅动静相宜、形神兼备的高士夜饮图,而笛声就是余韵悠远的画外音。这种观月赏花,吹笛赋诗到天明的欢乐高雅的情调,借助平白至极,自然至极的语言表现出来,可谓意在句外。(意思接近即可,4分)
(2)①这首 诗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追忆洛阳旧游之乐,叙事中有写景。抒发南渡后的悲概,超越时空,构成苍凉而深远的意境。
②不直写事实,而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化实为虚,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浑成自然。(答出任何一个特点即4分,意思接近即可)
(二)【答案】(1)在上阕中,作者抓住春天景象的特征,(1分)通过微风、轻云、碧水、晴空和争泥春燕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3分)
(2)“此情唯有落花知!”拟人手法。(2分)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和思念故旧亲人的
感情。(2分)
(三)【答案】(1)上片的结句连用三个比喻(博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因此对名利的追求也是徒然劳神费力的。(答用典也可以。“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石中火”见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石火光中寄此身”;“梦中身”语出《庄子·齐物论》)
(2)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
(四)【答案】(1)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