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发酵进展重点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霉素发酵进展 红霉素发酵水平影响因素 红霉素发酵水平主要受工作菌种、培养基组成、发酵条件控制以及后期的分离提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很多科技工作者从红霉素发酵相关参数和调控入手,希望提高红霉素发酵水平。 菌种:菌种的选育 菌种选育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其理论基础是微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而其研究目的是微生物产品的高产优质和发展新品种为生产不断地提供优良菌种,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1、菌种:菌种的选育 目前菌种选育常采用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等方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尚属于经典育种的范畴。随着微生物学、生化遗传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代谢调控和基因工程等较为定向的育种方法。 例:论文《红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以红霉素链霉菌 0 11 2 6为出发菌株 ,经LiCl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 ,再用含有 4种不同结构类似物的培养基定向筛选 ,获得 4株突变株 ,其中M 0 3 5 9摇瓶效价 6876u/ml,比起始菌株 (5 3 2 8u/ml)提高2 9 % ,在 10t发酵罐上连续 6批验证 ,平均发酵效价 70 16u/ml ,比原生产水平 (5 65 2u/ml)提高 2 4 % ,并且质检全部合格 ,对生产实际具有重要意义。 例:论文《红霉素链霉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以红霉素链霉菌 B - 27为出发菌株 ,采用经过紫外诱变过的孢子悬浮液与噬菌体接触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到一株抗噬菌体高产菌株。通过噬菌体的侵染试验和摇瓶发酵生产能力验证 ,其抗噬菌体能力十分稳定 ,红霉素发酵摇瓶效价比对照有所提高。该菌株经纯化后投入生产 ,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噬菌体的污染。 菌种选育方向 现状:以提高其产生菌种发酵单位为目的的遗传育种工作一直未曾停止。由于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机制了解不多,常规诱变选育的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和随机性大的缺点,近年来在红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方面收效不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在红霉素产生菌种的基因工程改造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红霉素产生相关的底物供应或限制因素的改进方面,并未就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次生代谢途径做特异性的遗传修饰,因此,在解决红霉素生产中经常面临的有效组分偏低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针对性。 菌种选育方向 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2007年以来,刘文带领课题组以包括红霉素、阿维菌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等大宗抗生素产品为对象,就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组分优化为切入点、采用遗传操作来控制体内合成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善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研究思路。 菌种选育方向 基于红霉素各组分结构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化学本质,他们运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对红霉素工业用高产菌株进行了针对性的遗传改良。通过发酵过程中后修饰酶的表达比例调整,他们将无效副产物组分B和C几乎完全转化为有效组分红霉素A,从而在提高了产品质量(基本消除主要的副产物)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产量达25%左右。 菌种选育方向 抗生素在微生物体内的合成其本质是化学问题,化学过程和机制的解析可以使生物学技术的运用找到合适的目标并发挥更大作用。”刘文表示,“以上是我们构建的第一代红霉素生产重组菌株,主要侧重于品质(组分优化)的提升。目前我们侧重于产量提高的第二代重组菌株已完成中试,结合前两代优势、综合提高质量和产量的第三代重组菌株完成了小试,初步数据表明效果明显。” 2、培养基:培养基优化 培养基作为微生物养料的直接来源,是影响微生物生命和生理代谢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发酵培养基的要求条件就比较多,要实现产业化生产就要考虑到原料的因地制宜,价格低廉,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规模贮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还要考虑到发酵后的副产物要尽可能的少,而且,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整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等。因此要获得高产量的红霉素,我们要尽可能找到一个最适合其菌种生长的培养基,这包括培养基成分和各组分含量的配比等确定,即对培养基进行优化。 目前,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是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优化常用的方法。 《玉米粉水解物作为红霉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试验结果:玉米粉水解物为碳源的发酵单位和发酵指数分别比葡萄糖作碳源提高5. 8%和19. 0%。玉米粉水解物可同时显著改善发酵液的物理性质, 增加装料系数和放罐体积。按目前玉米粉、葡萄糖、 成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原料成本降低21%,综合生产成本26%。 《生物氮素在红霉素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氮素替代部分黄豆饼粉 ,从摇瓶试验结果看对发酵水平没有不良影响 ,合适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