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鸿门宴之 无伤告密 鸿门宴之 夜访张良 鸿门宴之 刘邦定策 鸿门宴之 项伯说情 鸿门宴之 沛公赴宴 鸿门宴之 范增示意 鸿门宴之 项庄舞剑 鸿门宴之 樊哙闯帐 鸿门宴之 义责项羽 鸿门宴之 沛公逃席 鸿门宴之 诛杀无伤 项羽形象 (1)勇而少谋。(当听到刘邦“欲王关中”,即怒不可遏,必“击破沛公军”,当听到刘邦一席虚假言辞之后,怒火即消,而说出告密人姓名。) (2)沽名轻敌。(拒范增之谏,信刘邦之谎,纳项伯之言,刚愎自用,项羽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从宴会上的排座次,到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从对范增在席间想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到沛公逃席安然受璧,均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3)自矜功伐。(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处理,便轻信刘邦的屈从、臣服,便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最终遭致失败) 刘邦形象 (1)机变狡诈。(刘邦有“欲王关中”之心,但一旦危急,就笼络项伯为己用,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唯恐有所不至。) (2)坚决果断。(亲往鸿门谢罪,阻止项羽进攻,能屈能伸中见大胆、果断,对曹无伤的处理则是“至军,立诛”。) (3)虚心下问。(危急时,能听进下属意见,求教于张良、樊哙。使他处劣势而变主动。)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间至军中 (三)动词、形容 词用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此其志不在小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此天子气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倒装句 1.动宾倒装 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2.介宾倒装 大王来何操 3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具告以事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小测验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二、解释划线的词语 1.沛公居山东时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三、解释划线的多义词 1. 何辞为 2.窃为大王不取也 3. 皆且为所虏 4.公为我献之 四、指出划线词语的活用类型 1.吾得兄事之 2.沛公欲王关中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沛公安在 2.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小测验答案 一、1.“距”通“拒”“内”通“纳” 2. “要”通“邀” 二、1.“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 “非常”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很,十分 三、1. 语气词,“呢” 2.动词,“认为” 3.副词,“被” 4.介词,“替” 四、1.名词用作状语 2.名词用作动词 五、1.动宾倒装 2.介词结构后置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张良 范增 樊哙 刘邦 项羽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项营 刘邦 项羽 张良 范增 樊哙 项庄 曹无伤 项伯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 写法分析 对比中写人物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一) (二) 范增——项羽亚父、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天下者必为沛公。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刘邦得力的谋士,忠诚不二,老练多谋。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写法分析 对比中写人物 (三) 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项羽知道后不 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挠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 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四) 题乌江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