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园林中的竹情结.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林中的竹情结.doc

园林中的竹情结   中国人自古爱竹,不但因为它形、色、音的自然美感,更因其刚劲挺拔、虚怀若谷的意蕴之美。有人为竹子归纳了“十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竹玉树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有此“十德”,人们称许“君子如竹”,将竹子移栽到廊前窗下,朝夕相看,如对良友。每当月白风清之时,竹影婆娑,引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诗心画兴。直到今天,各地存留的古典园林中,依然处处可见竹的风姿。   魏晋风流,名士与竹园   要在历代诗文集中寻觅种竹赏竹的名士,最早的一位大概是东晋时的顾辟疆。在魏晋时期,两汉衰亡后的战火与动荡仍未平息,文人名士大多淡漠仕途而寄情山水,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追慕空前强烈。身为江南著姓之一员的顾辟疆也不例外,他在吴门(今苏州)营建了“辟疆园”,此园以竹树、怪石名噪一时,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的美誉。   辟疆园的声望名气太大,连出身“王与马共天下”之王氏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也被其吸引。据记载,王献之前往会稽路经吴门,曾专程到辟疆园览胜。极富“名士色彩”的是王献之与主人顾辟疆素无来往,就这样径直前往园内游览,还当着主人宴客的场合“指麾好恶,旁若无人”。这则轶事被刘义庆记入《世说新语?简傲》之中,看来王献之“不拘俗礼”的派头并没给主人顾辟疆留下什么好印象,不过辟疆园在当时名士心目中的名气确实可见一斑。   直到唐代,辟疆园仍然存世,并且是唐人眼中的“名胜古迹”。李白《留别龚处士》中有“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之句,将辟疆园的竹与陶渊明宅的柳树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陆龟蒙有《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传世―“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足见绿竹之于辟疆园,可称为代表性的景观元素。   西晋年间,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常宴席于竹林之下,游憩于竹林之中,伴清风明月,听竹海风声,后人称为“竹林七贤”。而因书圣王羲之一幅《兰亭集序》名留千古的会稽兰亭,至今仍挂着“竹阴满池清于水,兰气当风静若人”的楹联。   唐诗宋词中的竹与园林   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慕丝毫不减。唐代甚至有一群诗人被后人冠之以“山水田园派”的名号,此派领袖人物王维的《辋川集》中便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夜晚独坐于竹林中弹琴长啸,月光洒满竹林,竹影摇曳,清风和唱,多么清雅绝俗的竹林意境。至今苏州曲园(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曾祖故居)仍有名为“小竹里馆”的轩馆,用的正是王维的诗意。   白居易任校书郎期间,曾在长安寻找居所,最后落脚在过世的关相国私邸。园中本有当年关相国手植丛竹,但园亭易主,多人砍伐,早已“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见此寥落情景,白居易感叹“芟?[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这就是《养竹记》的来由。即使在暂住的居所也不忘好好地培植竹林,一方面出于“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另一方面也因为文人对竹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情结。在《养竹记》的开篇中,白居易如此下笔―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以竹喻人,以竹自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竹深爱不绝的表现。   而说到宋代以竹景知名的园林,不得不提苏州沧浪亭。相传此园始筑于五代,后北宋诗人苏舜钦罢官居住苏州,重新修葺成为以“竹”驰名的名园,并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他在《沧浪亭记》中如此描绘―“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沧浪亭》诗中亦有“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山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诗句,主人对绿竹的欣赏偏爱可见一斑。   沧浪亭在苏州所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与其妻陈芸住于沧浪亭旁,因喜爱沧浪亭的胜景逸趣,便时常前往游赏,在沈复的文字之中也留下了不少关于此亭的痕迹。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也对苏州沧浪亭情有独钟,他在《负暄三话》一书中谈到,最爱沧浪亭的“野趣”。   智者乐水,君子师竹,“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虚心即我师”(白居易句),水竹之胜充分体现出苏氏以降沧浪亭历代主人的意趣与心态。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