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在煤的天空写诗.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煤的天空写诗.doc

在煤的天空写诗   史修永:肖老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您一直从事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选刊》等二十多家报刊发表四百多篇文学作品,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落雪的时候》《神圣的煤》《阅读黑色》《一点浪漫》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请能细致地谈谈,您是怎样喜欢上写作并一直坚持下去的?   肖峰:谢谢史老师对我业余文学创作的关注,您不远千里专程来神东矿区对我进行采访,这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类似的采访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我国著名煤炭诗人冉军先生在写作《中国煤炭诗史论》时采访过我,他也给我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给他一一做了回答。很高兴接受您的采访,我是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准确地说是实践者,对于您提出的问题,回答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史老师多加包涵。   首先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使我想起30年前,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我就是一个对文学充满热爱的狂热分子。上世纪80年代,我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大学,原因是理科学的不好,便到省城当了一名农民协议工,在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一处一队工作,当过白灰工、材料员,整天忙活在建筑工地,住12个人的大通铺,吃大灶饭,生活极其艰苦。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得挤出时间拼命的读书,晚上为了不影响工友休息,我在队部院子里一个水工厅里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写作,将工地上的所见所闻写成报道,赶在天亮之前,塞进队工会的门缝,第二天队部的广播便可听见我的报道,因为经常投稿,队上的书记和工会的同志就很支持我,他们给我稿纸和笔,鼓励我当业余通讯员,并开始向《陕西建筑工人报》投稿。不久,我写的一篇通讯见了报,宣传处的马处长和队书记王金喜专门到队上看望了我,并让我在队部当专职报道员。只是好景不长,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一年之后,和我一起招工的陕北5000名农民协议工全部返乡务农,我的作家梦第一次破灭了。好在在西安工作期间,我认识了著名作家路遥、陈忠实、李若冰、高建群、远村等人,我与他们的交往,使我对文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返乡之后,我当上了农民,常常是白天种地,晚上挑灯夜战,先向县广播站投稿,后向《榆林日报》等报刊投稿,一年之后,便成了县里有名的“土记者”,一年发表100多篇通讯报道,后被县委宣传部雇为临时宣传员,并在榆林日报社当了一年的临时记者。在县里的时候,我曾经和十几位文学爱好者办过一个油印小刊物《宽洲》,我还是“宽洲文学社”的创作骨干,1986年,我自费编印诗集《故土》,将清涧诗人的诗歌作品汇集一册,但因资金问题,未能正式出版。我的第一首诗《大山的儿子》发表在榆林市群众艺术馆创办的杂志《信天游》上,第一组组诗《我的陕北》发表在曹谷溪主编的《延安文学》上。1989年我被原华能精煤公司大柳塔煤矿招聘为宣传干事,之后才从事煤矿题材的文学创作,第一首煤炭诗《落雪的时候》发表在《人民日报》,到了1990年代,创作进入高潮时期,作品逐渐走向全国,多次参加全国诗歌征文并获奖,受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文瑞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亲切接见。回顾30年的业余文学创作,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我始终热爱着自己的土地和火热的生活,并将文学当作自己神圣的追求,是文学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出路,是写作使我一步步地迈向了新的生活,我在写作中找到了生活的快乐,我在快乐的创作中看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如果没有坚持走写作这一条苦路,我的生活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局,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和生活,诗歌使我看到了做人的高贵,农民的生活和矿工的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想,我只有将感动自己的生活写出来,才是我对生活和人民最好的回报,所以我认为一直坚持写下去,这是我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和责任。   史修永:在您的散文集《思想家园》中有一篇怀念已故著名作家路遥的文章,与路遥短暂交往的场景,写得很动情很感人,并附上了一首诗歌《人民之牛――献给著名作家路遥》,表达了您对路遥的深深的怀念和敬仰!在您的创作生涯中,路遥的创作精神和人格魅力是不是对您有影响,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您怎样看待路遥和其他作家、艺术家对您创作的影响?   肖峰: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日子里,路遥、曹谷溪、朱合作这三位家乡的作家就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偶像,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是成功人士,路遥和我在西安相识,我认识他时,他正在创作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对文学的执著和对写作的严肃态度令人敬仰,我多次听他讲述关于文学的至理名言,我亲眼所见他写小说时的动人情景,满房子全是书籍,他坐在屋内,一支接着一支的吸烟,有时一直写到天亮。由于过度的劳累,他积劳成疾,42岁就离开了人世。路遥曾经帮我介绍考西北大学青年作家班,当时唯一的条件是省级会员,但我不是,后经他介绍,我加入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由于自己文学理论基础太差,我没有考上。在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里,我站在西北大学的院子里痛哭了一场,发誓今后一定要好好读书,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