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塔尔寺的英译名及其宗教文化内涵.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塔尔寺的英译名及其宗教文化内涵.doc

塔尔寺的英译名及其宗教文化内涵   摘 要: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也是藏传佛教的艺术宝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以宗教文化为主线,探讨了塔尔寺不同英译名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塔尔寺;英译名;宗教文化内涵    一、引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是青海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宏伟壮观的建筑及其在宗教上的显著地位历来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的兴趣。对塔尔寺寺名的翻译一直也颇有争议,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版本。Taersi, Ta Er Temple, Kum Bum Temple, 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旅游英语教程》中将塔尔寺翻译为Ta Er Lamasery, 党员在《“塔尔寺”英文译名商榷》一文中建议用Kubum Lamasery。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塔尔寺》用了TA ER Lamasery。青海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将其翻译为monastery,塔尔寺景点的英文介绍也将其翻译为monastery。作为青海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塔尔寺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也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和国家级博物馆。因此,塔尔寺更多地载负着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如何将塔尔寺的宗教文化内涵清楚地呈现出来,其准确的英译名至关重要。    二、Ta Er与Kum Bum─塔尔寺名称的由来    Ta Er与Kum Bum一个是塔尔寺的汉语音译名,一个是藏语音译名。选择哪个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塔尔寺的寺名由来。关于塔尔寺的寺名,藏汉文化都认为其先有塔后有寺。传说,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在现今的大金瓦殿大银塔处。16岁时,他前往西藏向各派名师求教,深造佛法。后在西藏完成了次第和圆满次第,成为显密兼通的佛学大师。1379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根据大师的来信以及大师捎来的狮子吼佛像,在信徒的支持下,在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建了一座塔。他们用捎来的狮子吼佛像翻印了十万尊佛像,置于菩提树四周,用黄丝绸将菩提树围绕起来,作为塔的胎藏,修建了一座聚莲宝塔。聚莲宝塔内的菩提树有十万叶片,每片叶子上各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共有十万尊佛像,藏语称为“贡本”。信徒见到此塔,就如同见到宗喀巴大师一样。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1577年,静修僧仁庆宗哲坚赞在此塔左侧修建了一座明制汉式宫殿,殿内正中央用药泥塑了一尊弥勒佛像,因此将此殿称为弥勒佛殿,藏语叫“贤巴郎”,简称“贤康”。“贤康是塔尔寺佛法僧具备的第一座佛殿,它的建成,标志着塔尔寺成为一座真正的藏传佛教的寺院。”[1]“贤巴郎”加上之前的聚莲塔内十万尊佛像,即“贡本”,合称为“贡本贤巴郎”,这便是塔尔寺寺名的由来。因先有塔后有寺,故其汉语名为塔尔寺。    由此可见,塔尔寺的寺名最先有其藏语名而后才得出其汉语名。这样看来,用Kum Bum更能体现其文化内涵。Kum Bum一词的选用,增添了塔尔寺的文化影响力。    三、Lamasery与Monastery─塔尔寺宗教文化内涵探究    作为藏传佛教寺院,Temple显然没有突出塔尔寺“寺”的文化内涵,至今对“寺”的翻译有两个较为普遍也颇有争议的版本―― lamasery与monastery。对这两个词的争议,也引出了我们对塔尔寺宗教文化的探讨。    3.1Lamasery    Merriam-Webster词典对lamasery的定义是a monastery of lamas,即喇嘛寺,也就是奉行喇嘛教的寺院。喇嘛教,即藏传佛教。众所周知,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第一大寺院,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而lamasery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3.2 Monastery    牛津高阶英汉词典对monastery的定义为:a building in which monks(members of a male religious community) live together。(僧侣居住的地方)。赞同monastery的人认为,无论从历史,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其教育的发展,塔尔寺都已成为一种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因此对其英语名应采用更能体现多元文化的译法monastery。塔尔寺的多元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塔尔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藏族的建筑格局    作为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塔尔寺的历史,可谓是在汉族和藏族共同影响下得以形成。塔尔寺中,汉藏佛教建筑相容,各具特色。它的建筑艺术不仅具有藏族文化的元素,还有汉族艺术特色。    “贡巴瓦.仁钦宗哲坚赞依照梦境中对弥勒佛的许多授记,募化集资,于明朝万历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