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婉约词之比较.doc
婉约词之比较
摘 要:词按其风格,大体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秦观和李清照虽都为婉约派正宗,但在写作手法、创作风格、抒情方式、意象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探讨他们婉约词风的同中之异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婉约词;秦观;李清照;比较
作者简介:赵阳,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3
宋词按其风格不同,大体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恢宏,境界宏大,代表人物如苏轼和辛弃疾等;婉约派词风柔婉缠绵,宛转含蓄,代表人物如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差异,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婉约词异同的辨析,则关注者较少。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为苏门弟子,但是师徒两人的词风却大为不同。秦观的词体制淡雅,温婉含蓄,在前人论词“当以婉约为主”的观念里,他的词被尊为“词家正音”,被称为“婉约派之宗”。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丽自然。明人杨慎《词品》言:“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人王世?G在《花草蒙拾》中给予李清照很高评价:“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为济南人,难乎为继矣。”[1]。秦观和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宗主,他们的词有着相似而又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秦观和李清照同属于婉约派,他们的词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沈曾植《茵阁琐谈》提到:“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劈门径,居然可观,其缘自淮海、大晟来。”秦观和李清照的词都有着清丽婉约的特点,不同的是秦观的词风是柔婉妍雅,语言清丽淡雅。而易安词语言清新自然,婉约清丽。如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
此词作于崇宁年间,因受党争株连,李清照被迫归宁,因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本词。词中塑造了一位独守闺阁、备受相思之苦的少妇形象。词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不仅刻画出四周的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的情怀,清陈廷焯称赞此句“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3]。上阕记叙了词人所做之事、所触之事、所生之情。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几句,抒发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这首词将一位独守空闺,备受相思之苦的少妇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秀美,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秦词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i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鞑杏炅?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4]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于元丰三年,是怀念自己曾经相爱过的歌女。首三句,以词人倚楼眺望时所见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春草,比喻他心中挥不去、剪不断的离恨,形象地道出离愁之多、之细、之密,被誉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分别写出了自己与爱人离别时候的场景。下阕“无端”三句,进一步追忆了当时相聚的欢乐。词作以“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结尾,融情入景,使词人的思绪从过去回到现实,起着首尾呼应的作用。全词以一“恨”字贯穿,既有对昔日之欢的追溯,又有对离后之苦的回味,也有对现实之悲的慨叹,回环往复,缠绵悱恻,柔婉妍雅。语言上清丽自然,情辞相称。
李清照词和秦观词另一个相同点是重叠手法的运用。如《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争渡”和“知否”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艺术性。再如《诉衷情》的尾句:“更?挡腥铮?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这三个叠字句不仅增加了词作的修辞美和音律美,而且还塑造了一个深夜难眠、捻梅深思的女性形象,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李清照还写了一首被后人誉为绝唱秋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词一开头就连用七组叠词,虽连用叠词,却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自然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可见,李清照善用重叠的手法,这是李清照词的独特之处,虽然秦观词作也有如“消瘦,消瘦”、“无寐,无寐”和“肠断,肠断”(《如梦令》)这样的叠词,但仅是个别之作,叠词手法的运用远不及李清照。
其次,由于两个人的生平经历不同,对其前后期词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秦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涉猎众说,胸怀壮志,攻于军书,祈求驰骋边疆,建立不朽伟业。三十岁之前,热心习赋,却无意科举;喜欢登临纵览,生活浪漫。熙宁十年,经他人介绍拜谒了苏轼,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秦观听从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