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嘎丽娅:倒在黎明前的和平天使.doc
寻找嘎丽娅:倒在黎明前的和平天使
编者:17岁的嘎丽娅消失在战火的烟尘里。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是空洞的,它之所以厚重,是因为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书写而成。
一个17岁的女孩,带着我们从冰山一角看到历史的宏大。历史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许多令人尊敬的英雄。
时代呼唤“发现嘎丽娅”。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尊重我们的价值观,尊重我们的精神坚守。
这正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1945年8月10日傍晚,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渐渐传开。
8月11日,她走进黑龙江绥芬河日军要塞劝降。
她是嘎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身上流淌着中俄两国的血液,人们习惯叫她张?Q丽娅,大人疼爱地叫她嘎拉。
8月11日,嘎丽娅的母亲菲涅和弟弟张树烈目送她离开,再也没能等到她回来……
那一年,嘎丽娅17岁。
2009年,嘎丽娅“重生”。
绥芬河市民用青铜为她塑起一座雕像。雕像的基座上镌刻着:“我们的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给绥芬河市民回信中的一段话。
一次写入历史的折返
天长山就在城北,但对于绥芬河,那是一个巨大的谜。
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在曾经“满苏”“满蒙”近5000公里的“国境线”上,日本关东军当年筑起庞大而隐秘的军事工事,进可攻,退可守,随时准备对苏开战。
侵略者盘踞中国东北14年,苦心经营要塞就达11年。将绥芬河镇北两座山峰命名为天长山、地久山,寓意不言自明。
1945年8月9日凌晨,绥芬河听到边境传来炮声。炮声敲响了侵略者末日的丧钟,苏联红军分兵从四个方向进入我国东北。
10日,绥芬河宣告解放。11日,根据苏联红军通告,为“清剿日本人”,绥芬河东街一律转移到西街腰毛屯和阜宁镇,限期完成。事发突然,东街的汉族、俄罗斯族、朝鲜族居民来不及带太多财物,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穿过中东铁路,暂往西街转移。
嘎丽娅跟着父亲,先赶着仅剩的两头奶牛穿过了铁路。
穿过铁路后,嘎丽娅回头看见母亲和15岁的弟弟张树烈被苏联红军拦着问话,就让父亲赶牛先走,自己折返。原来苏联红军让他们去司令部登记,嘎丽娅也得过去。谁知,这一折返,嘎丽娅的人生轨迹来了个大转弯。
当时,苏联红军临时司令部院里已经站了四五十人。过了很久,还没轮到他们登记,正巧一名苏联红军军官匆匆走出,用俄语向人群问道:“你们这里谁会说日本话?”
人群中有声音回答道:“嘎拉!嘎拉会。”
一座负隅顽抗的最后堡垒
绥芬河镇子不大,俄罗斯人都相互认识。嘎丽娅人品出众,大家都认识她。
三年前,嘎丽娅从露西亚俄侨学校毕业,会俄语、汉语。由于1933年日军侵占绥芬河,推行奴化教育,不论中国学校还是俄式学校都增设日语,嘎丽娅的日语成绩也很好。
当密集的炮声传来,街市的地面沉闷地震动,镇上的日侨感知大战将临。在一片惶恐中,他们所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号称“坚不可摧”的天长山要塞。
驻守要塞的关东军精锐几年前已调往太平洋战场,但仍留有不少驻军。他们依赖牢固的工事,囤积着大量战略物资,宣称足以困守一年以上。
苏联红军攻击天长山的尝试遭遇了要塞猛烈还击。
强攻意味着伤亡,也意味着殃及平民。与此同时,战机不容贻误,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绥芬河战局,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主动。
一个平静的生死抉择
劝降日军是当时非常现实的考量。嘎丽娅跟着那位苏联红军军官勇敢走进屋子的时间是8月11日。而在中国时间8月10日傍晚,日本方面已决定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
远在边城的嘎丽娅一家未必及时获知,但苏联红军将领一定准确掌握这一情报。不只绥芬河,在沿边境一线的虎头要塞、东宁要塞,人们都听闻到当时的劝降史实。苏联红军派的一位军使到东宁要塞地下劝降,被送出来已遍体鳞伤。舌头被割,脑门用刀刻上五角星,九根手指被砸掉,只留了右手拇指。“敌人用凶残的方式宣告,苏联红军得竖着拇指称赞日本‘皇军’……”
嘎丽娅只是个17岁的姑娘,之前14年应无数次见证或听到过日本关东军的残酷。我们无法知道她听到苏联红军的任务时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只能推断,她的日本邻居,她教授过俄语的日本孩子等都被卷入时代和命运的漩涡。生与死的关头,需要有人传出那一声和平的口信。
嘎丽娅跟随苏联红军军官走进去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母亲菲涅和所有人一样,不知道军队让女儿去干什么。当嘎丽娅走出来时,同行的还有四名苏联红军。
嘎丽娅走向妈妈,母女四目相对:“红军征召翻译,让我跟他们上要塞,去劝日本人投降。”
嘎丽娅说得很平静,但母亲却立即哭了。菲涅哭着,解下自己红色的花头巾,那是当天离家时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