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一个业余编辑谈到大鱼.doc
当一个业余编辑谈到大鱼
赵月斌:生于1972年。曾为《抱犊》杂志编辑,《山东作家》编辑,《时代文学》栏目主持,《百家评论》编辑部主任。1987年开始发表诗歌,1996年开始发表文论、小说等。著有文学评论集《迎向诗意的逆光》(入选“21世纪之星丛书2011年卷”)、《暧昧的证词》,小说集《雨天的九个错误》及诗集,长篇小说多部。曾获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刘勰文艺评论奖,2012年入选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职于山东省作协文学研究所。
苏士臣:山东大学传媒学院博士生。
苏士臣:好吧,咱开门见山。按惯例,就先进行自我介绍吧……
赵月斌:怎么介绍?我――赵月斌,男,山东人,四十多了,写小说,评论,出过几本书。这样说行不?
苏士臣:跑题了呀,别忘了我们做的是“名刊名编”访谈,得亮明你的编辑身份吧。
赵月斌:可是我这编辑身份亮不明啊。我是编过刊物,可要说编的不是“名刊”,人家刊物不答应。我是当过编辑,但一直都不是正式的,现在连业余的也不是了,再冒充编辑就成黑编辑了,更何谈“名编”?名不正则言不顺,从何亮起?干脆算了吧。
苏士臣:没关系啊,据我所知,虽然你并非专职编辑,但还是很敬业很专业的呢,赵编辑的口碑不错。不妨就以前编辑的身份,以业余编辑的角度谈嘛,这倒是开辟了一个新思路。
赵月斌:……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就算是追念一下曾经的编辑生涯吧。说起来很多文青都有过编辑经历,我也不例外。中学时曾和同学(现在他就住在哈尔滨)弄了个文学社,还搞了个手抄刊物叫《雪飘飘》,我任主编啊,那时才是真正的“名编”呢。后来还弄过油印小报,叫《残雪》,蜡纸刻印的,我的字还可以,用铁笔一笔笔刻下来,再用油滚子一滚子一滚子印下来,弄得满手油污,很有成就感啊。现在再也没有这种干手工活的感觉了,倒是想过还有没有那种油印机,要是能再用钢板刻印一张小报,是不是很有意思?
苏士臣:没见过你说的这种机器,回头上网找找去。
赵月斌:哈,老古董了。我接着说,高中时还搞过复印小报,先做一张手写报,再复印出多份。这个小报现在我手里还留有大半张。后来读大学中文系,也有个文学社,社刊好像叫《宇宙风》。因为我曾发表过东西,被直接指派成了主编。这个刊物应该也是油印的,用那种老式打印机打在蜡纸上,再油印。不过这个刊物我没怎么参与,挂名而已。不过工作后我倒真是做过实职的编辑,2001年我调到枣庄市文联《抱犊》编辑部,在这份内部刊物当了几年正经的小编。
苏士臣:看来你是名副其实的老编了,说说你们的《抱犊》吧。
赵月斌:经常有人把《抱犊》当畜牧局的刊物,但它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文学期刊啊。名字来源于我们当地名山“抱犊崮”。听说过民国第一大劫案吧,土匪孙美瑶劫持了一大堆外国人,就是把他们押到了抱犊崮。当年文学大热时候,《抱犊》这样的市级刊物也火得不得了,据说来稿邮局经常要用麻袋送来,不少名家也在这里发过作品。记得莫言曾说过,他有一篇小说《流水》屡遭退稿,后来“竟被故乡刊物《风流》发表在1985年第二期上”。他说的《风流》就是当年改了名的《抱犊》。可见小刊物也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不过现在莫说小刊物,恐怕大刊物也风流不起来了。好多作家都是写而优则编,我也是因为发表过几篇小文章调到文联的,所以在《抱犊》做编辑也是拜文学所赐,当然很是珍惜这份职业。但它那时已经丢了刊号,没有经费,只是不定期地凑合着出一本,算是硬挺着不死,我的编辑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仅有一次,主编大权下放,由我自主执行了一期,做了一个青年作家专号,当然仅限本市。我找了几位势头不错的青年作者,每个人都做了整页的大幅照片,每个人都给了相当多页码。整整一本刊物就让那么几个人霸占了,在俺们枣庄是破天荒头一次。后来还有朋友提到这个专号,不过也只是怀念了。那算是我在《抱犊》留下的最深印记。没多久,我转到了创作室,编辑生涯暂且告一段落。
苏士臣:就这样当起专业作家了?
赵月斌:名义上是这样。体制内的专业作家不就是一种“专业技术”嘛,你不得不要评职称,要弄级别,所谓“专业”不过一个吃饭资格证。只要你喜欢,专不专业都可以写,跟是否专业没关系。
苏士臣:当编辑就不行了吧?至少得有报刊可编。
赵月斌:这倒是。待家里当专业作家还行,但要是待家里自己当编辑大概只能自编自毁――咱还办不出任你一个人撒欢的报纸。有段时间曾有我的名字出现在外省的一家小说刊物上,责任编辑,但也只是徒有其名,我并未参与编辑。还曾给刊物组过稿,算是隔着千山万水过了把编辑瘾。其实宽泛一点儿说我的“编辑事业”一直都未中断,从2001年起,我整天泡在网上,在西陆、故乡、网易多家网站做过论坛版主,有个论坛还按月“略付薄酬”,让我更加卖力地执行版主职责,除了顶帖跟帖摇旗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