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树们住满宅院.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树们住满宅院.doc

当树们住满宅院   我在外打工,但时常回家,因为在乡下还有一处不能割舍的宅院,和宅院里坚守着的妻子。   每一次回乡下的家,都要经过村头的一座老宅。平时,只是往里面扫上一眼,就过去了,算作礼节,也是因为不自主的好奇。对于这座老宅来说,我是无须多看的,过去的事情我啥啥都记在心里。   得回清闲,脚步比较散漫,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门口,往里多看一眼。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几只母鸡在一只大公鸡的统领下,悠闲地觅食。一位老人,双手抚着拐杖,是抚,不是扶。坐在屋前的台阶上,屁股下面是一个泛灰的蒲团,他正闭着眼看太阳。老家的人管这叫晒眵目糊儿,说是这是在和太阳老爷儿唠嗑儿呢,有清闲与享福的意思。不过在我看来,此时他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在透过数十年的烟云,在清醒的梦中回到了从前,还是在沉睡的清醒中回忆过去的时光,抑或是在坐禅一般的入定中倾听过去好久好久的各式各样的声音?是,也许不是。但是我相信,这个宅院在他的记忆里盛满的都是过去的时光,过去的时光伴随着他的记忆,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有味道,耐得住咀嚼,那香,想化,化也化不开。   这时候的阳光很安静,干爽而明亮,洒落在他干瘦得如一捆秋收后,晾晒在向阳坡地上的高粱秆一样的身上。寸八长的头发显得更加苍白,但胡子总是刮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都没有长过,皱巴巴的脸面,黑红而散发着光泽,显见是一个喜欢干净的老人。   这个老人,他曾经自豪地跟我说过,我爸我妈结婚的时候他喝过喜酒,闹过洞房。我出生的时候他曾经喝过喜酒,我娶媳妇的时候他也喝过喜酒,我有儿子的时候,他也喝过喜酒。按照营子里的辈分,我应该叫他大爷。   他有七个子女,两男五女。我和他的二儿子是光腚子娃娃长大的,一起和过尿泥,一起摔过泥碗碗儿。摔过跤,打过架,偷过瓜果梨枣,还一起捅过马蜂窝,被马蜂蛰得嗷嗷叫,鼻青脸肿。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70年代,我们都在“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激情岁月里成长。年年秋后生产队有喜报:粮食产量过黄河、跨长江、放火箭……可是,粮食它没有脚,不听人咋呼,不跑,不跳,更不飞,该多少还是多少,每年每口人固定三百多斤粮量儿。吃不饱,瓜菜代。在辽西我的老家,瓜菜其实就是野地和园子里的菜棵儿。瓜们无非是倭瓜、角瓜之类。把瓜菜当菜吃,是佐餐下饭,可要是把它当作了果腹的口粮,那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在这个宅院里,他们家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说笑声、吵闹声盛满院子,要是盛不住话,可以铺满半截街。除了秋冬,在春夏两个季节尤其是青黄不接的夏季,缺粮的日子,一家老少背筐握篓儿一起出动。回来时往一起一凑,野菜也好,树叶也好,凡是能入得了口的,就可以煮一锅菜粥。掏两大盆,滚烫烙热,一家子人围着秃噜秃噜喝。别人以为是美味,要是真尝尝的话,才知道那味道欺负舌头。   如今,女子们一个个出嫁了,男子们都有了出息,到大地方安家落户,成了人才,个个显赫,回来的时候大车小辆,搬不完的名烟名酒、山珍海味。几年前,老伴儿没福享受,撒手走了,把享受儿孙的福分留给了他。   如今,每逢年节的例行热闹之后,做风云散。留下这样的一个空空的宅院让他守着。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榆树,一抱粗,好几房高,上面有一个喜鹊窝。喜鹊窝很大,是老窝压新窝的那种。老人在心里记着那个喜鹊窝已经存在了多少年了,每一年上面建了新窝,每一年下面最老的旧窝都会枯朽坠落下来。偶尔也有老的喜鹊掉落在树下,他认得,这是老去的哪哪个喜鹊,叹气后掩埋在树下。年复一年,每一年的春天,有新的喜鹊来絮窝,老爷子都能认得出来,那是哪哪年喜鹊的儿女。就是躺在炕上,使耳朵听听,一点儿不差。   如今,宅子也老了。老了的老宅也只是剩下了他一个人。   我家现在还不老,因为还有我的妻子住在这里,我时常回家,一同认真打理,不断新建一些新的建筑,于是显得天天生气盎然。但是,一双儿女都在外面工作和读书。我也知道,他们也不会再回来长久居住,他们都“出飞儿”了。偶尔归来,那是回家看看。   晚上,妻子告诉我,德峰大叔和大婶回来了。德峰大叔是现今营子里最有文化的人,会写书法又善于画画,我们两个人说话对撇子。于是,我喝了一杯酒,然后到本族的德峰大叔家闲聊,正赶上他吃饭,于是叫大婶拿来一瓶酒,陪着我喝,喝着,就说到这个事情。德峰大叔感慨万千。   他是教师,现在已经退休,女儿几年前出嫁,找了一个好婆家,日子很好。儿子读完大学,在省城找到了工作,买了楼房,娶了媳妇。德峰大叔是去年收完秋的时候就去了省城的儿子家。走的时候,大门上落了锁,才回来,计划过完年还要到省城去,但是,他家的房子院子建设得很好,还有地,等明年开春儿种地的时候还要回来。   于是,我们从营子的东头按家数,一直数到西头,一百多户人家,走了和没走的,或者已经在计划走的都有谁谁家,并且说到,现在营子里的树木在疯长,已经没人去砍伐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