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裁儿子与拾荒妈妈.doc
总裁儿子与拾荒妈妈
母亲拾荒苦难中挺起胸膛
1977年8月,张辉出生于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是普通农民,为了供孩子读书,母亲潘立芳每天都外出拾破烂。
初二暑假,张辉瞒着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在县城捡瓶子,挣些零花钱。从老乡口中得知此事,潘立芳气冲冲地找到几个孩子质问:“谁让你们这么做的?”
母亲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张辉吓坏了:“我们在家没事做,就想着出来挣点钱。”潘立芳听后拿起一根棍子就往张辉身上抽,一边打一边哭。
张辉委屈地哭了。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家里好,母亲为什么要责怪自己?潘立芳伤心地说:“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捡破烂吗?因为我不想让别人说咱家闲话。咱家是穷,但要穷得有骨气。弟弟妹妹还小,如果因为捡破烂,在学校被人当笑话说,他们怎么办?我跟你爸没本事,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们跟其他孩子一样,堂堂正正地生活。做人有时候得弯下腰,但越是苦难越得把脊梁挺起来。”
此后,张辉安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
大四时,张辉想考研,但又怕加重家里的负担,心里很矛盾。这时,母亲劝他:“想读就继续读,我全力支持你。”
2002年9月,张辉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读研二时,母亲潘立芳来到上海拾荒。一个周末,张辉决定去看望母亲。一路询问,找到一片破旧的拆迁区。一面废弃的墙壁前支起了一个简陋的棚子,这就是母亲的安身之所。潘立芳高兴地把儿子迎进屋,说:“你看这些锅碗瓢盆,都是我捡来的,洗干净都能用。条件虽差,但能遮风挡雨,对我来说足够了。”
张辉听后鼻子一酸:“妈,今天学校没事,我陪你一起去拾破烂行不?”
没想到,潘立芳爽快答应了:“好,咱俩一起捡,肯定能捡不少。”
穿梭在大街小巷,张辉和母亲翻找着一个又一个垃圾桶。提着袋子,张辉跟母亲唠起了闲话:“妈,以前我们出去捡垃圾,被你一顿打,现在你怎么……”
潘立芳笑着说:“以前你们小,经不起闲言闲语。现在你大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能不受影响,所以妈妈不怕你跟着一起捡。”
张辉突然觉得妈妈是个智者,她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保护着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拦在孩子面前,什么时候该放手。
一天,张辉带母亲去学校逛逛。在食堂吃过饭,母亲拉着张辉的手,嘱咐他:“学校真好,跟咱家比就像是福窝,你一定要好好念书。”临走,潘立芳给了儿子两百块钱。
此后,潘立芳经常去学校找儿子,每次都是留下几百块钱,就匆匆地赶回去。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张辉做了四份家教,还在一家英语培训公司做兼职。
带儿子捡破烂把丢下的面子拾起来
在英语培训公司,张辉工作很卖力,业绩也相当不错。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时,老板忽然决定把公司搬回老家,所有员工全部被辞退。茫然之中,张辉心一横,决定自己开公司,继续做英语培训。
要开公司,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资金。这些年做家教,张辉攒下了一点钱,可远远不够。此时,母亲拿着所有的积蓄找到了张辉:“钱不多,但是多少能帮到你一点。”接过那带着体温的钱,张辉潸然落泪。
2004年8月,张辉注册成立了上海地球村文化发展传播有限公司,专门做英语培训。刚开始生意惨淡,入不敷出,很快连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
一天,潘立芳去公司看望儿子,刚好遇到有员工在讨要工资。看着儿子站在那里一个劲地解释,潘立芳心疼不已,对大家说:“大家都别急,工资过两天肯定给你们。”
见老人一脸真诚,大家这才同意宽限张辉几天。潘立芳对儿子说:“不管有多困难,别人的工资咱得给,可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张辉无奈地点点头:“我知道,可公司真的拿不出一分钱了。”
潘立芳回去后,一家一家地去求助那些“拾荒友”。大家一起捡破烂很多年了,彼此感情很好。最终,大家东拼西凑,筹措了两万多元,这才解了张辉的燃眉之急。
虽然眼前的难关过了,但潘立芳知道,儿子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此后,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拾荒,晚上十点才回来。在张辉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是母亲靠着拾荒的钱,帮他把公司撑了下来。
慢慢地,公司的生意有了起色。然而,第一次创业的张辉只顾公司的发展,却忽视了团队管理,更忽略了人心。不久,那些最初的合作伙伴开始对张辉有了怨言。几个合伙人注册了新公司,带着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资源离开了。
公司倒了,张辉也倒了。潘立芳鼓励儿子:“只要天没塌,就有希望。钱没了没关系,咱再挣,人要是倒了,就啥都没有了。”
一天,潘立芳把儿子从床上拉起来:“从今天开始,跟我一起去捡破烂。你小,妈妈可以养你;你读书,妈妈也可以养你;但你现在大了,难道还要妈妈养你?”
此后,潘立芳每天都拉着儿子去捡破烂,而且专往人多的地方去。有些拾荒的老乡看不下去了:“你儿子是研究生,咋让他干这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