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又见到了他.doc
我又见到了他
张守仁,一九三三年九月生,上海市人。一九五七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精通俄语、英语。一九六一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任副刊编辑。“文革”后到北京出版社工作,与同事创办《十月》杂志。先后任编辑、副主编、编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等书。译作有《道路在呼唤》《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选》《屠格涅夫散文选》等书。散文《林中速写》被编入数十个散文选本以及中学阅读课本。曾编辑出版了《高山下的花环》等多部名作,被文学界誉为京城四大名编之一。
这是一家名为“小木屋”的咖啡馆。吧台附近摆着一溜飘逸多姿的兰草和色彩鲜艳的花篮。贴着四壁建有一间间用薄木板隔成的小室。我默坐在一间小屋里,埋头阅读一本周晓枫写张艺谋的新书。这时,突然听到隔壁小木屋里爆响起一个撕心裂肺的女声:“余易木!想不到过了这么多年,你依旧不能原谅我当时的幼稚?你不知道我为你流了多少眼泪!你不知道我为你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你不知道我为你忍受了多少别人对我的歧视和自己内心的折磨!你不知道你离京到青海劳改那天,我枯等在月台一角,多么?⒒獭⒍嗝垂露赖匾恢贝舻缴钜梗∧鞘蔽姨?年轻,我真相信你犯了错误,对人民犯了罪。我真认为考验爱情的时刻到了……”
传来余易木含怨的责问:“当时你是多么决绝!你不愿意听我说一句解释的话。你撕毁了我们的合影,你扔还了我送给你的派克金笔和普希金诗集,你立誓今后断绝一切来往!那时你想到了我的不幸和痛苦吗?你想到了你抛弃的正是我青春生命最宝贵的初恋感情吗?你想到了我的痛不欲生吗?”
余易木!余易木是《十月》的作者、我的好友,他不是早死了吗?死在一九九八年的西宁。他怎能死而复活?难道真像报纸上翔实报道的,确实神秘地存在着转世再生人?出于好奇,我站起身子,去敲隔壁的小门。推门一看,有个女人,颓然垂首,掩面而泣。我问她:“刚才是你和余易木交谈吗?”她点点头。我再问:“人呢?”她说:“谈崩了,他拂袖而去,刚走。”
我追出咖啡馆,见五十多米外有位男子正招手叫出租车。当他转过脸来,打开后门跳进去时,我认出他正是余易木,但他比我在西宁最后一次见到时年轻得多、精神得多,一头浓密的黑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身手敏捷,一跃跳进了出租车,扬长远去。我一边大声呼叫着他的名字一边追赶,因跑得太急太快,绊了一大跤――醒了!哦,我刚才是在做梦。我在梦中又听到了他的声音,又见到了他……
梦醒后,我想起他坎坷的一生。
余易木是上海人。一九三七年出生在一个从事金融业的富商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外语教育。他酷爱文学,博览国内外经典名著。解放初,他在上海国立高等技术学校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派往大连俄专进修俄文。他很快就能阅读托尔斯泰原文版小说,不久分到北京第一机械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当俄语翻译,业务能力被人称道。在一九五七年夏天那场号召整风的政治运动中,余易木因对留苏学生派送办法有所微词而罹祸。那年他才二十岁,被发配到青海戈壁滩劳动教养。他在人烟稀少、干旱荒凉的不毛之地,开过石头,垦过野滩,拉过板车,盖过房子。三年困难时期,用草籽、树皮、根茎甚至蝼蛄、老鼠、棉絮填充过肚子。苦役、饥饿、郁悒,过早地损害了他的健康。“文革”初,余易木在青海省物资机械修造厂做技术员,造反派对他拳打脚踢,给他剃了阴阳头,拉到大街上游行示众。他回到家里,见室内抄得一片狼藉:衣箱被翻倒,收音机被砸碎,中外文书籍被焚烧,小房间里弥漫着火烧后的煳味。他想不通,自己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受到这样侮辱之后,他对这世界已不再留恋,决定离别它。他吞服了大量安眠药,躺到小床上。耳鸣渐响,意识开始模糊,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死亡是件极简单的事情,便昏迷了过去。半夜他突然呕吐起来,带血的狂呕使他从死亡边缘回到了人间。
在这之前四年,即提出“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一九六二年八月,余易木竟写了一篇凄美的爱情小说《春雪》,字里行间透露出哀怨、痛苦和对“阳谋”的不满。这样的“毒草”,当时只能在最知己的密友之间传阅。一九七六年十月历史有了转折,它才以手抄本形式在地下流传开来。打成“右派”后也发配到西宁,一九七八年改正后回到《北京晚报》工作的美术家王复羊,把《春雪》带到首都,辗转交到我们手中。我看后眼睛一亮,把它编发在《十月》一九八零年第三期上。我尊重作者要求,发表时不作任何改动,并在文末标上“1962.8.西宁”的写作日期和地点,以保持文稿原貌。作者在小说中引用了一首叶赛宁的俄语爱情诗。我担心多数读者看不懂,征得作者同意,俄文后附加上我的译文:“回不来了,我那凉爽的夜晚,/见不到我那亲密的女伴,/听不到那欢乐的歌:/夜莺在花园里婉转鸣唱……”
小说《春雪》的写作时间,比刘心武发表在一九七七年底《人民文学》上的《班主任》早十五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