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叫苏轼,我爱过很多人.doc
我叫苏轼,我爱过很多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一开头,就让人潸然泪下,每每读到,都想跳过去,不忍读完。这首千古第一悼亡词对象不是别人,正是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她16岁就嫁给苏轼,年轻貌美,温柔贤惠,那年苏轼19岁,夫妻恩爱情深。
王弗27岁时因病离世,那年苏轼30岁,写这首悼亡词是十年后,那时苏轼其实已经再娶妻生子,还有妾侍。之所以把人物及时间顺序说清楚,并非质疑苏轼对前妻的真挚感情,而是希望能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这种感情。
弗洛伊德告诉我们,梦是潜意识的表现。第一种情况,现实的困顿可能转化为梦中对曾经美好的怀念。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频招贬谪,四处流转。写这首《江城子》时,苏轼辗转到密州,遭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第二种情况反过来解释,梦中遇到的人,恰恰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淡忘。新的妻妾子女已经填满了生活,或许已经很久都没有想起曾经的温存。没有想起并不代表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
在王弗离世三年后,苏轼娶了前妻的堂妹王闰之,那年苏轼33岁,王闰之21岁。王闰之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重要的25年,在这25年里,苏轼经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等多次宦海沉浮,他们相互携手,不离不弃,并生儿育女。苏轼58岁时,王闰之先他而去,让他再一次肝肠痛断,他为她写祭文,说“唯有同穴”。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的愿望。
然而无论是从相处的时间段和时间长度上看,还是从心灵的相互吸引和契合程度上看,苏轼38岁时遇到的王朝云才应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虽然她从来都不是苏轼的正妻,但她是苏轼心灵的伴侣和最后的爱人。
与王朝云的第一次相遇,是苏轼因批评王安石变法,第一次被贬到杭州任通判的第三年。一日与文友同游西湖,招来歌舞助兴,在数名舞女中,王朝云以清丽淡雅的姿色、高超的舞技、灵动的眼神、娇憨而又机智的谈吐打动了苏轼因世事变迁而有些暗淡的心,被苏轼收为身旁摊纸磨墨的侍女。据说那天挥毫写下的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寄寓了苏轼初遇王朝云时的心动感受,那一年王朝云12岁。
此后,有一段韵事,据说一日,苏轼饭后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内中所装何物,一婢说是文章,一婢说是见识,苏轼皆不以为然。独有朝云朗声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大笑曰:“知我者朝云也!”不知那时朝云的身份是婢还是妾,我却总愿意想,就是打那之后,苏轼才动了念头将她收在房中,所为更多的也不是床笫之间的男欢女爱,而是因为他的心灵需要这朵解语花适时的陪伴。
在杭州三年后,苏轼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颠沛不已,43岁时甚至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让苏轼坐了一百零三天牢房,并被一贬到底。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同时也是其文学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均在这期间创作。
在被贬黄州之前,王朝云正式成为了苏轼的妾室,辗转颠沛流离,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无怨无悔。在黄州时生活困顿,苏轼诗中记述:“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以及旷达的人生态度。在这方面朝云深得其味,她布衣荆钗,悉心为苏轼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嫩,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轼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东坡肉。”
48岁那年,22岁的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苏轼为他取名为遁。既寓有自己远遁世外之意,又包含着对儿子的诸多美好祝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第二年,苏轼接到诏命,将他改为汝州团练副使,接到诏令后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携家启程,途中,不到周岁的遁中暑夭亡。年迈羁旅失幼子,这让苏轼深深自责,极度悲痛,写了许多哀毁诗句。其中“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正是苏轼与朝云相知相慰的告白。
一方面是丧子之痛,一方面为了照顾照料肝肠寸裂的朝云,苏轼上书决意不去汝州,改留常州。此后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废除王安石新法,苏轼得到皇帝的短暂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因批评旧党腐败行径,又招陷害,先后外调任杭州、颖州、定州知州,并在59岁时,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那时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已殁,身边姬妾纷纷散去,只有王朝云万里追随,始终如一。
对此苏轼写了一首《朝云诗》,此诗有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