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docVIP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整理人:lyphm002 2009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现代文阅读(34分) 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规范。)(“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文字在最后一段,并没有薛易简,引用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琴诀》) C、“绿色设计”成为人类欲望无限扩展的一种阶段性“缓充”,揭开其面纱,暴露出来的仍然是人类赤裸裸的贪婪,“绿色设计”永远不会实现。 D、“绿色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对绿色设计的盲目狂热还可能得不偿失,要付出更高的技术成本和能源消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通过对“绿色设计”的分析,明确提出要改造“人”自身的观念,即上升到观念层面使人类对设计伦理问题进行反思。 B、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和将人的权利凌驾于万物之上;认识到“自然具有独立价值”。 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设计” C、在每一种新产品诞生的同时,就需要有更多的技术与发明来解决这种新产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是人类所面临的困境。 D、单纯依靠所谓的技术进步或者设计师的努力,设计出既能满足人们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只是乌托邦式的理想。 3、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研究越深入,阿尔?戈尔愈发相信“污染—治理—更为严重的污染”是一种人类外在危机的内在表现。 B、西美尔指出,人类追求幸福舒适生活方式这一目标为追求这一目标的手段所遮蔽,是所有较高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问题。 C、当科学技术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时候,海德格尔发出觉悟叹息的原因是找不到可以解决问题的任何方式和答案。 D、何塞?卢岑贝格认为,人类只有发自内心地敬畏自然,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态问题,才有可能最终解决好“绿色”问题。 一、(9分)1、C 2、B 3、D 安徽省江南十校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