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農村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
农村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儿童的提案占据了80%左右媒体的版面,其中就包括了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小小的年纪就成为了留守儿童;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有机会跟父母进城,但又成为了另一个特殊的群体——城乡流动儿童。从2005年至今,“流动儿童”的数量在激增。那和父母一起生活,他们是不是就能生活得无忧无虑呢?恐怕也不那么容易。流动儿童在随父母迁移的过程中,涉及到角色转换、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与学习环境的适应等因素,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并影响到其健全人格的塑造与良好品行的养成。解决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目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幼年在老家生活,到小学高段或者初中才跟随父母来本地就学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动态,正确把握心理问题成因,并施以有效教育对策,从而促进其积极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2、“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流动儿童大多质朴善良,但“从小离开父母、学业的挫折以及不平等的待遇,使得这些孩子过早地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经常处于紧张、困惑和迷茫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便发生了偏差和缺陷。”笔者在教育观察与实践中发现,农村初中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蜗牛”型:居无定所的流离生活,拮据紧张的家庭经济,导致一部分孩子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助,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懂得替父母分忧,开始学着承受生活压力,可他们又不可避免地遭遇与同龄人的比较:生活条件远不如人,学习成绩也差强人意,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常让他们自惭形秽,并日益孤僻寡言,脆弱敏感。另外,在学校里,频繁转学的“流动儿童”不在少数。其中6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孤独,没有好朋友”,这也是自卑感产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2)“寒号鸟”型:流动儿童的父母往往忙着打工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且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极少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致使他们难以给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热情与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纪律也普遍较差。 尽管父母对流动儿童同样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很难树起足够的信心与决心,一部分孩子认为自己前景茫然,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得过且过,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行动,有的只是随性与散漫。
(3)“刺猬”型:追求公平与正义是全社会人的正当需求,可在一部分流动儿童身上,我们却看到的是一种被强化了的公平需求。受地域风俗习惯与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的影响,一部分流动儿童显得相当“好斗”,同学间常因小小矛盾而引发较大冲突,表现出互不相让,不解怨气不罢休的姿态,极个别学生还存在“以一还十、以牙还牙”极端报复思想。当然,也有部分孩子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所以养成了过度的、极端的自我保护意识。
(4)“狐狸”型:这类学生多有自律性不强的毛病,学习上懒散拖拉,还时不时爱干点违纪违规之事,因此时常和老师与家长玩着“你进我退”的把戏。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在与师长的不断交锋中,逐渐摸透了套路,擅用瞒骗的方式化解师长的盘问,还擅长?“抱团忽悠”,只要不是被抓现行,他们总能自如应付。久而久之,变得刁钻世故,诚信观念与法制意识日趋淡薄。
二、策略研究
针对流动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和个性品质上的优势,需要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打开流动儿童心灵的“钥匙”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奠定流动儿童心理安全的基础。在开学阶段,是老师进行始业教育的最忙碌时候,往往会忽略这个让每个学生感受“爱”的良好时机。其实,在流动儿童走进教室那一刻起,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能让该生感受到自己能不能被他人所接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每一个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学生。
(2)作为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点,祝贺他们的每一次成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励流动儿童,强化流动儿童的心理优势。要站在流动儿童的角度,替他们说话,要多用激励的言语,帮助他们在班里确立被他人认可的地位。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等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多用激励来面对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就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消除焦虑心理,从而产生良性的循环。
(3)班主任要多组织集体活动,并让流动儿童积极参加,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减少其自卑感,使他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来更好的学习。班主任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小头尺寸对照表.xlsx VIP
- 《高级钳工培训课件-(钳工工艺流程、操作技巧及其安全规范)》.ppt VIP
- 2025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车辆电工(中级工)题库复习题要点 .pdf VIP
- GBT5210-2006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标准.pdf VIP
-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课件.pptx VIP
- 全省寄生虫病防治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全市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RBA8.0手册+程序文件+表单(格式可转换WORD).pdf VIP
- 典范英语4a Lesson3 The Camcorder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