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26(吴迪龙)论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绝对”的理论脉络
PAGE
PAGE 3
论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绝对”的理论脉络
吴迪龙 付臻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摘要:对于“绝对”的寻求是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的本质倾向,“绝对”也就是无条件的起点和超越性的存在。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绝对”的理论也是一个发展和扬弃的过程,康德的理论导致主体与物自体的二元分立,费希特从自我推出整个世界的体系带有主观性色彩,谢林将费希特的主观自我改造成为客观性的“绝对自我”,而黑格尔用“概念”消解了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对立。因此,这个理论过程也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体现着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关键词:绝对;自我;绝对自我;概念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 ( 15YBA015)
On Theoretical Vein of the “Absolute” in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Abstract:?The?seek?to?“absolute” is a?philosophical or metaphysical essence tendency,?and the “absolute”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unconditional presence. The process of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for the absolute theory is of?dialectal development, during which,?Kants theory leads to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autologous binary division, Fichte infers the worlds system of self-subjective color from the “self”, Schelling will transform Fichtes subjective self to objectivity “absolute self”, and Hegel employs the concept to clear up the opposi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ive. Therefore, this theory is based on a dialectical process of development, refl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ers and philosophical attitude towards basic issues.
Keywords:?absolute; self; absolute?I; concept
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一直有一种追本溯源的倾向,自从古希腊哲学诞生以来,哲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超出纷纭变化的现象世界,去寻求那确定性的超越性的起点、本源或者根基。于是不管是泰勒斯的水本源说,还是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源说,抑或赫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都是早期哲学家们从世界万物中去寻求第一因的努力,到了柏拉图开始出现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野,后者是模仿前者而存在的,理念世界才是最本真最本源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更加明确了形而上学的领域和范围,《形而上学》作为亚氏《物理学》之后的著作,探讨的是关于存在之学说,也就是本体论或者存在论。而到了近代哲学,本体论开始转向认识论。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精神变成为自然界的本源,力图将自然还原成为精神性的存在,并且用人们的精神和思维活动来对自然进行解释。德国古典哲学也面临着这种自然本体和精神本体之间对立的问题,康德哲学作为一种人学,首先继承了认识论的传统,主张首先要考察出人们的先天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康德认为知识的客观有效性需要一种先天综合的判断,人的先天认识结构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感性经验之中,这样才能够为科学提供可靠性的证明。但是在康德这里也就不也避免的产生出自我主体与物自体之间的二元对立。
一、费希特的主观自我一元论
众所周知,费希特和谢林作为先验唯心论的代表人物,他们两个人将自我问题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其实在笛卡尔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命题中,就已经暗含着自我意识作为超越性的根基的萌芽了。笛卡尔认为只有思维是不可置疑的和最清晰确定的,因此能够作为哲学上的第一起点。只有在思维之中人才能够确定自己的存在,而思维也保证了事物的真实性。费希特受到笛卡尔思想的影响,首先他继承了这种对于第一起点的寻求和对于思维的强调,但是费希特认为思维并不像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是终极的东西,在思维背后还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荆门市部分高中高三十月联考化学题.doc
-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试卷地理.doc
- 2017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总复习单元八实验与探究(含答案)(含三年真题两年模拟精选).doc
- 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试卷-地理.doc
- 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不等式第2讲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练习理.doc
- 2017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课时1个人收入的分配.doc
- 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不等式7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文.doc
-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1.doc
-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一轮专题三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听课手册.doc
-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高频考点强化练2.doc
文档评论(0)